每日经济新闻

    广东担保业“寒冬”调查:过半公司停摆 广州金融街担保门店仅剩一家

    2013-12-27 01: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珏轩 发自广州    

    每经记者 杨珏轩 发自广州

    萧条中的广东担保业能否迎来“暖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目前位于广州民间金融街的担保公司门店仅一家正常营业。

    根据广东省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文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不含深圳)新增担保企业6997户,同比下降55%;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公司也在减少,目前仅有45%的担保公司还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超过五成的担保机构出现业务停顿的情况。

    不过,今年下半年,广东省(尤其是广州、佛山两地)担保行业出现了一些亮点和起色,政府方面给予了诸多扶持政策,银行也有松动迹象。

    然而,广东担保业能否像南方花开正好的紫荆一样经历一场暖冬,仍有待时间的证明。

    金融街上的“冷意”/

    谈起这一年来的萧条,广东担保人士仍心有余悸的是华鼎担保事件。“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和担保公司合作?就是因为华鼎担保事件后,政府马上出台了一些政策,对担保行业进行整顿。许多银行暂停和担保公司的合作。”广州市融资担保行业协会秘书长廖振亮告诉记者。

    至今,这场行业大地震依然余波未了。根据广州民间金融街官网于2013年3月12日发布的《广州民间金融街机构入驻情况一览表》,进驻民间金融街的担保企业一共有4家,其中广东九鼎投资担保公司 “未开业(未办理消防备案,一楼目前已有人员办公试业)”,汇天成融资担保公司、银达融资担保投资公司、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均“已开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2月23日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广州民间金融街正常营业的担保公司门店仅银达担保一家。

    其中,汇天成融资担保公司和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金融街门店地址都在长堤大马路252-254号,楼下保安告诉记者,汇天成融资担保公司“几个月前就已经搬走”,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在3楼。记者在3楼大厅找到了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铭牌,但并无办公人员。同在一间大厅的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只在这里挂牌,从未看到有工作人员来过。而在广东九鼎投资担保公司门店地址挂牌的是九鼎典当行,记者未能找到九鼎担保的铭牌。

    担保公司在广州民间金融街的席位缩水,背后折射的也许是广东担保业忽如其来的萧条。

    根据陈文提供的数据,广东省(不含深圳)2013年上半年担保总额713亿元,同比下降35.48%;当期新增融资担保额218亿元,同比下降57.82%;新增担保企业6997户,同比下降55%。期末在保责任余额480亿元,同比下降42%。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公司也在减少,目前仅有45%的担保公司还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超过50%担保机构出现业务停顿的情况。

    陈文坦言,这两年整个广东担保行业业务下滑。“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好,银根较紧,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银担合作出了问题,银行自2012年初以来,对民营担保打压得很厉害,基本上四大国有银行都没有和民营担保合作了;另外也有担保公司因经营环境不好主动收缩的原因。很多人把广东担保行业的低迷归结为华鼎担保事件,其实没有该事件也会出现这种结果,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结果的发生。”

    而广州市融资担保行业协会并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上半年的行业数据。廖振亮说,“现在整个不是太明朗,所以数据比较凌乱。”他向记者解释,市担保协会办公场所是7月份才定下来,之前“工作基本停顿”。

    待确认的“暖冬”/

    如果说华鼎担保事件让广东担保业刮起了寒风,政府的支持无疑是行业翘首企盼的暖流。

    “最近政府比较密集的出台关于担保的政策,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都涉及担保行业。同时,有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股权基金,如惠州政府成立的担保基金,国资委也参股了很多担保公司,广州市政府也拿出部分资金对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贴。这些支持都提高了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心,引导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合作。”陈文表示。

    从这些文件看,今年下半年政府对担保行业的态度确实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这场暖流最终要通过银行传递给担保行业。如果银行态度不松动,担保行业也难言企稳回升。

    “银监会11月份在广州做了一个调研,听取了全省各个担保企业的意见,金融办许多重要官员都到会,说明银监会的重视。此外,广州市政府正在起草一个促进担保业的文件。”廖振亮拿出几个广州市政府下发的意见稿,表示具体的内容还没正式敲定,但意见稿中有很多政策支持,如专项资金指引,每年不低于5000万。

    对于文件何时出台,他表示“应该还在走程序。”

    在政府的支持下,下半年以来广佛两地担保行业也确有一些亮色。10月份,广东银达融资担保投资集团与中合担保签订了“比例分保”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中合担保是国务院利用外资设立担保公司的试点项目,注册资金51.26亿元,是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之一。这一协议被市场解读为“再担保”。

    “有了再担保,很多银行都愿意和担保公司合作。”陈文分析道。

    另外,11月13日,来自佛山的集成金融集团成为首家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的内地民营担保机构。

    不过,整个行业的回暖无疑还有一些悬而未结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行业乱象和银行态度。

    据陈文提供的数据,广东省(不包括深圳)在工商管理局登记注册的担保企业有2900多家,接近3000家,但有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的只有373家,绝大部分是无证经营。“目前出问题的,基本都是无证经营的担保机构。”陈文表示,“政府针对这方面的监管暂时还没出台。”

    至于银行的态度,廖振亮表示已经有松动的迹象,“最近我们跟建设银行开过两次座谈会——银担座谈会。银行在逐渐消化政府的态度。”不过,目前这仅是个别现象。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下半年有明显的好转,但具体还要看全年的统计数据。”陈文向记者说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老法师看盘:封博护盘

    下一篇

    第三方支付建托管平台 P2P资金安全性仍存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