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王国刚:利率市场化仅靠去行政化远远不够

    2013-12-16 00:5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12月13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大开放,再创新——金融改革新征程”2013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四届金鼎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在论坛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指出,利率去行政化和利率市场化是两回事。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率,价格却掌握在央行手中,这是政府为企业定价,如果政府不再定价,这就是一个去行政化的过程;而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根据市场机制形成存贷款利率。

    王国刚解释道,贷款市场是银行卖出贷款,实体企业买入贷款,在这个过程中实体企业相对没有竞争力,整个市场处于卖方垄断,因此要实现利率市场化,仅靠去行政化还远远不够。必须扩大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拥有的金融权,使他们在发行金融产品、交易金融产品、使用资金方面有足够的话语权,将来能够在市场上跟商业银行等存贷款金融机构竞争,从而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利率。

    去行政化仅是金融改革第一步/

    为解释利率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区别,王国刚举例称,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被市场解读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事件。但在王国刚看来,“只是行政化减少了一点而已,因为存款的基准利率还在人民银行手上。”

    假定央行把存贷款基准利率全部都取消了,是不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就完成了?王国刚并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率,价格却掌握在央行手上,这就是政府给企业定价。现在政府不定价了,这只是去行政化的过程。而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根据市场机制形成存贷款利率,不能把去行政化和利率市场化混为一谈。

    王国刚认为,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中,银行作为存款市场买入方和贷款市场卖出方,处于垄断地位。2001年以来我们的存款量和贷款量都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1月份,我国M2(广义货币)余额达到107万亿元,其中存款余额为102万元,包括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万元,实体企业和其他机构存款55万元,剩下的是财政存款。为什么都要把钱放在银行?因为资金供给者没有其他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存款数量一直高企,这实际上是一种强制存款、被迫存款。

    “同样,在贷款市场中银行卖出贷款,实体企业买入贷款。在这个过程中,实体企业相比银行没有竞争力,贷款利率不能达到市场利率的要求,而是由卖方垄断。虽然最近又推出贷款基础利率,但也跟买方没什么关系,买方依旧没有竞争力。”王国刚说。

    债券应向居民和企业开放/

    王国刚认为,金融改革市场化最大的阻力是各方要达成共识,同时要真正弄清楚什么叫 “利率市场化”。“对于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而言,金融必须回归实体经济,债券应该进入直接融资工具,向居民和实体企业开放。”

    王国刚指出,在理论上和国外实践中,债券属于直接金融工具,连接着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它对银行的存贷款是一个替代品。但是,债券到了中国成了间接金融工具,购买各种债券的主要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居民持有的债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则来自居民和实体企业。所以,中国的债券不能算是直接金融范畴,它不过是银行贷款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王国刚认为,如果用主体概念来讲,中国的金融资源不是市场在配置,而是银行乃至金融机构在配置,和市场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这使得整个金融资源配置中出现一系列的错配:主体错配、性质错配、期限错配、市场错配和产品错配。

    “金融必须回归实体经济,必须扩大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拥有的金融权,使他们在发行金融产品、交易金融产品、使用资金方面有足够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要在发展过程逐渐强大,以至于最后能够跟商业银行等存贷款金融机构竞争,从而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化。”王国刚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郭田勇:市场化和降准入门槛应同步推进

    下一篇

    医药业坎坷降价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