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科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确定2014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和工作重点,虽然结果尚未出来,但各种猜测和判断早已呈现。从最近一系列高层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相对比较清晰,前段时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2014年依然坚持“稳中求进”,而且改革将贯穿始终,虽然这几年都是“稳中求进”,但每年赋予的内涵有所不同。那么2014年的 “稳中求进”究竟该怎么“稳”和怎么“进”?
市场力量的前进
2014年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年,“调结构”、“稳增长”与“促改革”并行,“稳”是“稳中有为”,对此李克强总理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明确地对外回应将采取“有底限”的转型,“调结构”要与“稳增长”相辅相成,要在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上涨不超出上限的情况下 “稳中有为”,而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李克强总理也详细阐述过:“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这可能就是2014年中国经济的平衡术。至于“稳中求进”中的“进”应该是市场力量前进,刺激经济内生动力,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结构平衡中实现“稳中求进”。
显然2014年不会再像以往那样一味地强调经济增长和强化唯GDP主义。从刚刚发出来的中组部考核地方官员新规可以看出,中央要纠正唯GDP倾向,以后选人用人将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而要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并要追究蛮干和浪费资源的官员责任,即使离任也要追究责任!未来把地方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考核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把是否存在 “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政绩考核”已经明确地告诉外界,新一届政府将下大力气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清理旧账,地方经济发展将更趋理性和健康,调整考核指标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而且非常直接,否则很难改变阳奉阴违的状态,2014年的“进”显然不再是简单的稳增长和政府投资驱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决定“进”的步伐和供需结构,减少行政力量推动和政府投资,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和市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将会更加清楚。当然,要着重落实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改革举措,用改革谋发展,让改革释放红利。
2014年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让其负责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对改革方案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各方利益盘根错杂,要让他们放权让利难度很大,必须要更高层面的推动和施压。同时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要想让实体经济转型成功,就必须疏通经济血管,让金融渠道顺畅,有效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另外,要建立与时俱进的金融混业监管框架,防止金融混业发展而金融监管分业滞后。
宏观调控不会松
对于2014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依然会坚持:“转型升级、盘活存量、提高效率”,但对具体政策将会赋予新的含义。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14年依然执行,只是2014年将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展开,回归公共财政的本质,预算要合理、公允和透明,改变大手大脚乱要钱的局面,税收要合理,哪些该减哪些该增得明确,比如流转税要降、财产税要增,另外对于财政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应该调整,应该将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和社会保障体系,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强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发挥税收作为国民财富分配的重要杠杆作用,体现财税的公平、透明和合理使用;货币政策依然坚持“稳健”,“不松不紧”的状态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2014年的“稳健”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伴随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信贷资源将会配置给真正需要钱的地方,化解金融压抑产生的利率双轨制矛盾,清理民间借贷乱象,通过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但要减少中国经济对货币信贷的过度依赖,将空转在金融机构和循环在实体经济之外的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减少货币因素诱发的通胀隐患和畸形的价格炒作。
如果我们继续坚持“投资拉动、财政刺激、高速增长”的思路,既没有空间,也没有出路,只会加速中国经济问题的恶化,现在只能忍痛调整结构,扭转低效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盘活财政存量,堵上“跑冒滴漏”,用好闲置的财政资金,解决财政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改变“突击花钱”的财政低效支出,将公共财力集中起来惠民生、搞环保、促消费、建设基础设施、用于公共服务。否则,每年超过10万亿元的财政收入都会被充分地预算、花光,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并未落实到位,激活财政存量资金迫在眉睫。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让很多人误以为2014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放松,其实不太可能,尤其在改革决定落实的关键一年和市场基础制度尚未健全,现在不可能放弃宏观调控,尤其房地产调控依然会坚定不移,只是调控方式会发生变化。将会从以往限购限贷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加大保障房供给、用房产税增加房屋保有环节成本、通过不动产联网登记制度摸底房屋分配和空置情况,让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新规会让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得更加有效,不会再像以往那样阳奉阴违地“空调”。从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的决心和主张来看,改革和化解深层次矛盾的决心很大,他们不会再继续玩“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对于困扰中国经济的高房价和地方债务问题他们不会再选择躲避,地方政府官员想躲也躲不掉,毕竟这些已经与他们的政绩考核挂起了钩。由此可见,2014年的中国经济将在改革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在平衡各类矛盾中“稳中求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