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冠名费创纪录 亲子类节目工业化生产加速

    2013-12-03 01:03

    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独家冠名权以3.1199亿元被伊利夺得,三家特约播出广告费也达到了1.7098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3.1199亿元!中国综艺节目冠名费纪录昨日(12月2日)再度被刷新。

    在昨日下午湖南卫视召开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招标会上,该亲子节目第二季独家冠名权以3.1199亿元被伊利夺得,超过了当红的《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两档节目的冠名费,创下了卫视综艺节目新高。

    事实上,除了独家冠名费以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第二季《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三家特约播出广告费也达到了1.7098亿元。

    从2800万到3.12亿

    据了解,《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高达3.1199亿元的广告独家冠名费比第一季的2800万元翻了10倍还多,参照此前1.5亿元的标底价,溢价率高达108%。

    此外,《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冠名费用还超过了素有综艺节目“吸金王”之称的《中国好声音》。前不久刚结束的《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节目的招标中,冠名费为2.5亿元。

    “之前业内一致认为,《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冠名费肯定要超过2亿元,但3.12亿元这个数字还是超过了预期。”有行业分析师这样感叹。

    “虽然总冠名的价格超过了预期,不过还是在合理范围类。”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这样看待新出炉的“天价”冠名。

    “之所以比《中国好声音》更能吸引广告主,最重要的是《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的口碑好。”彭侃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了解,此前有研究机构对各档娱乐节目的口碑测评发现,《爸爸去哪儿》虽未完全达到“零差评”,但仍创造了高达89%的美誉度,超过《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以及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亲子家庭的概念,特别适合主流的观众群体,因此基本上没差评,这对品牌赞助商而言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广告植入上增加了很多切入点。

    “之前演播室的娱乐节目,过多的植入广告会显得非常突兀,但是在户外真人秀节目中,企业的产品可以很容易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因此这类真人秀节目可以给产品提供很多的植入的机会。”上述业内人士补充道。

    此外,企业重视《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上周五播出的第八期《爸爸去哪儿》,在全国中心城市收视率达到5.2%,创下中国电视10点档节目收视率新纪录。

    亲子题材受追捧

    有接近湖南卫视方面的人士透露,《爸爸去哪儿》的模式引进,是在广电总局 “限唱令”调控之下的产物。事实上,一开始湖南卫视方面对这档节目并没抱有很大信心,“既然不能做太多歌唱类真人秀,那就试试别的路子。”

    这档户外真人秀节目出乎意料的热播后,央视和其他地方卫视也开始或准备推出不少亲子类娱乐节目,特别是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至少有24档亲子类节目已经备案,亲子类节目将出现井喷现象。

    据了解,目前,除了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外,浙江卫视的《星星知我心》,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等亲子类节目在相同时段播出。另外,《宝贝看你的》、《加油儿女》等节目也在待播状态。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国内电视产业跟风模仿的潮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爸爸去哪儿》也存在着一定的品牌风险。

    “与其类似的节目已经涌现出来,在这么多同类节目竞争的情况下,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或许会因此被拉低。”上述分析师解释道。

    此外,风格健康向上的亲子类节目一拥而上的背后,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成本并不低廉。

    据了解,这样一串数据被用来归纳《爸爸去哪儿》的投入:在3天2夜的有限时间内,共计有不同部门的120位工作人员和各个位置的45个机位投入无间断拍摄;后期团队需要从10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中寻找和筛选出3~4小时的影像,剪辑团队再在此基础上制作出100多分钟的初剪版本;字幕组和音效组此时将介入制作,经过反复删减最终敲定为90分钟的播出版本。

    在彭侃看来,相比以往制作简易的国内户外节目,这应该是国内目前最复杂的真人秀,这种工业化制作模式下的节目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彭侃解释道,但工业化制作的真人秀节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样的制作难度在国内只有实力强大的一线电视台可以尝试,二、三线电视台很难模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私募:金融股或成避风港

    下一篇

    自贸区金改:个人可开展各类境外投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