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有何新意?具体又将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
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利好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
记者:《决定》中有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表述由“逐步实现”变成了“加快实现”,该变化背后说明了什么?这方面有无时间表?
易纲: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可以说,正是因为经常项目实现了可兑换,才有了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资本项目来说,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外商对华投资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相适应,需要资本项下实现可兑换。如果我们实现了资本项下可兑换,中国也将成为一个对外投资的大国,同时中国也将成为对全球资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这样一个双向开放的资本市场,无疑会使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现在有人担心资本项下可兑换意味着国门大开,意味着热钱可以自由的流入流出中国,实际上并非如此。《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这说明我们要对资本进行监测,使它既方便兑换,同时,我们会对国际收支的统计、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到位,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后,还会保留在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天堂等机制。这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并不是对热钱完全没有管理、允许自由流入。
记者:《决定》中还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这是否可以理解成今后中国居民可以买国外的股票,而国外的投资者也可以买A股呢?
易纲:资本双向开放的含义非常丰富。既有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有债券市场、其他一些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其双向开放会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双向开放意味着中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内来优化资源配置,选择更广,效率更高,视野更宽阔,我们的经济主体将有更大的自由度。
稳步加快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将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投资,这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投资,有直接投资,有联合融资,有绿地投资,同时也有股权上的投资,也有兼并收购的投资,企业有各式各样的需求,我们需要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同时我们也不用担心是不是说一开放会流出的多,流入的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全世界的资产管理者都希望将资产配置到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对中国非常有信心。如果我们进一步开放市场,让全世界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在投资上可以更加便捷的进入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