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营业额“触顶”、人才匮乏

    每日经济新闻 2013-11-22 10:14

    每经记者彭斐发自山东

    作为村里第一个开淘宝店的人,胡伟去年的营业额已达到200万元,但他认为,这已经是淘宝店的最高点。

    在接下来的发展上,胡伟遇到了瓶颈。摩托车修理工出身的他将原因归纳为,“缺乏专业人才,比如专业的图片设计、店铺装修人才。”

    与胡的想法类似,贾培晓很注重营销工作,在他的8名员工中,有一名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负责设计店铺、美化图片。作为村里营业额最大的网商,贾培晓近几年一直在招纳大学生,以提高其网店的质量。不过,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在这儿工作最长的也不到一年”。

    正如邱泽奇所说,农业三化中,除了农产品的现代化,还有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在他看来,“最难的还是农民的现代化,但这关系到类似湾头村这样被信息化改变的村庄,到底能往前走多远”。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湾头村,随着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农村电子商务大军,文化素养的高低已明显和店铺经营的规模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邱泽奇亦指出,在农村市场化的过程中,人口流动加速,农民需要掌握配套技能,也要了解市场规则,更多地参与到市场中,即农民现代化。

    而随着本村、甚至外地大学生到湾头村开网店,贾培晓、孟丽丽的压力因对手素质的强势在无形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零库存是湾头村电商的普遍特点,对这种存在断货危险的模式,湾头村的网店老板们却有着难以割舍的依赖。

    有电子商务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以湾头村为例,草柳编从业者多为中老年留守人员,就地生产、就地上网销售,才是网商最节约成本的经营方式。在他看来,这在农村电商领域比较普遍,他们不可能把店铺搬到城市,但受农村基础设施、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人才匮乏的问题将短期无解。

    上一篇

    网店简单复制与盲目扩张

    下一篇

    基层政府力推“淘宝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