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待明晰 生态红线或明年划定

    中国证券报 2013-11-13 08:47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并重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生态补偿条例有望加速推出

    此次全会公报除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外,还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基本制定完毕,有望近期出台。意见涉及示范区建设,旨在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实际操作相衔接。此外,环保部已牵头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有望2014年完成。届时国家生态红线管控政策措施和生态红线管理法规将出台,从而实现对生态红线区域最严格的管控。

    此次全会再次提出要划定保护红线,意味着该项工作已经获得中央高层的认同。王毅认为,与对林地和水资源的红线划定一样,生态红线的划定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否则将给未来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除划定生态红线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际上,早在2011年,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态补偿条例》已形成草案初稿,发改委还同步拟定了《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

    记者了解到,《条例》按照森林、草原、湿地等几大生态系统,分别制定各领域生态补偿实施办法,明确各领域的补偿主体、受益主体、补偿程序、监管措施等,确定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奖优罚劣的生态补偿机制。

    截至目前,由于生态补偿机制极为复杂,各方面意见难以获得统一,导致上述《条例》和《意见》仍迟迟未能出台。不过,此次生态补偿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这也让业内人士对上述政策的尽快出台抱有更大希望。

    专家建议成立环委会

    此次全会公报中特别提到,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这种提法究竟指的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体制,还是环境保护治理体制,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改革环境保护治理体制,那按照此前发改委和环保部的表态,就是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使环境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

    如果改革行政体制,业内人士则建议应仿照刚刚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或者成立统筹各部门的大环境资源保护部。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环保、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仍是按环境要素划分,无法体现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已不能适应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王毅建议,可以成立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统一环境监管治理职能,并改革地方政府机构,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环境监管治理体系。

    王毅认为,在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虽然将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但环保部的具体职能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职能,例如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仍分散在诸多部门,西方大部制则是将相关职能统一到同一部门。目前我国环境监管体制仍是环保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因此难以真正实现环境监管职能。

    王毅建议,在成立大环境部的同时,要辅以地方政府机构配套改革,实现环境监管治理部门的垂直管理,才能使大环境部的相关政策真正落地。不过,骆建华对此建议并不赞成,他认为,这一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因为目前关键问题要确定发展思路,到底是环境优先还是经济优先。

    上一篇

    分税制改革将进一步完善

    下一篇

    西部证券10月份仅赚52万元 环比下降99%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