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面深化改革 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2013-11-13 01:51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

    2013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5个非凡岁月,硕果累累。35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再临深度整合、大幅提速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明确的路线图,为改革航船再出发指明航向。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预热近一年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眉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12日落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多位专家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公报内容看,改革力度达到甚至超过业界的预期,预计随后将要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将有更多更详细的表述。

    确定改革时间表、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这在10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所透露。

    全会称,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三中全会往往会聚焦在一个点上,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农村的改革,而十二届三中全会侧重于工业领域,十四届三中全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而此次我们提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特别指出哪一个内容,这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系,过去的任务是建立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设定,目前我们的人均收入已经由中下等收入国家逐渐过渡至中上等收入国家。”

    他表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不断增长,从过去的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过渡,这就体现在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法也与之相匹配。

    按照公报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曾指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原来相对封闭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这是不断进行的过程,而且速度很快,也是带来大量新的社会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起因。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告诉记者,考虑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必须提高治理能力,这也是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制中国等内容都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张永军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发展任务依然很重,我国比照人均收入12000美元的发达国家水平还有相当差距,而经济领域改革对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具有带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系、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的改革配合,这一次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还在于完善经济体制这一块,其他的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核心任务锁定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个词语的改变引发了市场的热切关注,此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被决定性作用替代。

    刘元春分析说,基础性是指基本的一些东西要用市场来深化,决定性就是说政府的力量在配置资源里面要弱化,政府更多要为在配置资源里面提供服务性的功能,而不是让政府作为市场中的一员,逐渐发挥作用。

    这也在三中全会公报中的行政体制改革部分得到映衬,“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公报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力度强于预期

    全会公报透露的改革内容究竟力度如何?多位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乍看全会公报内容似乎很平淡,但细读之后便会发现内含巨大波澜,关于改革的一些表述甚至超出预期,随后将公布的《决定》可能会有更详细的内容。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这体现了改革的决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就曾强调,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研究这样一个改革方案。不能让改革放在各个部门,让部门制定改革方案,这样是搞不成的。

    刘元春说,全面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性和全局性,要求各个领域必须要围绕改革方案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就有了一个强力体系去推行,制度上得以保证。

    长期研究财税与法律的刘剑文对此次财税领域改革给予了极大肯定。他表示,财税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口,而公报内容尽管不多,但已经点出了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理顺的思路已经成型。

    全会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刘剑文表示,这已经渗透出未来财政的方向,即收入合理、合法、合宪,指出公开、公平、公正,财政管理有规、有序、有责。“以财政改革作为突破口,代价成本较低,风险小,收效大,这从遏制‘三公消费’之后的社会影响就可以窥见一斑。”

    而土地改革方面,张永军认为,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句话便具备丰富的内涵。刘元春进一步解释说,这说明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要完善。从目前的国有单独垄断收储的方式和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两轨运行的方式,逐步向一轨的方向并行。

    此外,在国企改革领域,全会也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实习生周程程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市场基础性变“决定性”:有形手“让渡”无形手

    下一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