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4342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061亿元,同比多增7亿元。
本报记者陈莹莹
央行数据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4342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061亿元,同比多增7亿元。分析人士指出,新增人民币贷款明显减少一方面源于季节因素,另一方面因为9月新增贷款过多,商业银行有意控制。从趋势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仍持续增加。
央行10月一改此前净投放态度,当月净回笼资金897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年末市场流动性“易紧难松”,但也不会出现6月那样流动性异常紧张的状况,预计全年M2增速在14%左右。考虑到年末外汇占款仍将攀升、外部流动性偏宽裕,央行有望于下月适时启动流动性对冲措施,包括重启央票和正回购发行。
中长期贷款温和扩张
1-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8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81万亿元。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4342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061亿元,同比多增7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3亿元,同比少增123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834亿元,同比多增89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04亿元,同比少增104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增112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067亿元,同比少192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亿元,同比少10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认为,虽然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明显减少,但中长期贷款温和扩张趋势明显。在需求端,经济企稳、潜在信贷需求扩张是积极因素,由于三季度信贷投放步调略快、四季度银行信贷计划总体较低、行业不良压力有所上升及央行重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等内外多方面限制因素,都对本月贷款投放形成一定约束。
鄂永健指出,10月对公贷款增加3010亿元,较上月少增1338亿元,较上年少增5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148亿元,环比减少12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40亿元,环比减少1017亿元;票据融资余额持续下降,本月净减少706亿元。
从增长态势来看,对公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8.88%,较上月略降0.16个百分点,但并未改变全年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增加的趋势,因为9月信贷突发性因素较明显,10月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相对7、8月月末分别有0.70和0.28个百分点的上升。
银行业内人士预计,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四季度银行信贷计划相对前三季度较低,新增信贷投放将略有放缓。
流动性料难宽松
10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36个和0.9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86%,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37个和1.04个百分点。另外,10月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5.25万亿元,日均成交8026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减少22.9%。这与四季度资金价格将持续走高的市场预期一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1、12月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或许还会走高,但肯定不会超过4%。短期内,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的可能性都不太大,但年底前也不可能出现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过于紧张的局面,预计年内货币市场总体处于平稳运行格局。
连平指出,目前市场流动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但资金价格不断攀升,这和商业银行经过6月“钱荒”教训后,操作偏谨慎有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年末流动性状态由之前的“易松难紧”转向“易紧难松”。“进来的是短钱,出去是长钱。短钱经过银行中介又进入到经济的长期资产,不断累积脆弱性的隐患。”他表示,不仅是金融部门,整体经济的流动性错配可能累积到相当严重程度。近年来,银行只能用更短的、不稳定的、高成本负债(同业+理财)去支持其信用资产,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脆弱。
或重启流动性对冲
券商人士认为,鉴于年末外部流动性将偏宽裕,央行有望适时启动流动性对冲措施。连平认为,考虑到外贸状况较好结汇较多及物价水平较适宜的宏观格局,加之年末国际资本可能较大规模流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将会被频繁使用,以调节短期市场流动性波动。
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1833亿元,而10月当月净回笼现金897亿元。市场人士分析,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的态度开始转变,未来或将主要考虑如何对冲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以及维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预计央行为应对大量跨境资金涌入,以及外汇占款的巨量反弹,可能在下月适时重启央票和正回购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