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移动金融:机遇与挑战”圆桌会议在沪召开,来自包括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15家国内主要中资银行电子银行部的负责人参与圆桌讨论,会议上金融安全被反复提及。
每经记者 裴文斐 发自上海
11月7日,“移动金融:机遇与挑战”圆桌会议在沪召开,来自包括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15家国内主要中资银行电子银行部的负责人参与圆桌讨论,会议上金融安全被反复提及。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助理石峰坦言,在移动金融下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安全金融。他指出移动金融是一个开放、共享、自由的概念,他在服务公众的同时,也有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我们现在受到硬件、性能包括耗电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做到杀毒软件不停的循环扫描,有病毒马上就杀掉。另外手机短信码的验证方式也会受到技术端的恶意的篡改、伪造和截取。”石峰说道,“另一方面一些小厂商的手机无法使用银行的安全措施。”
浦发银行总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则指出,必须要关注互联网金融背后所带来的风险。“P2P、余额宝尚未经历过集中性的挤兑,或者是群体性的风险。当最后上到一定规模,同时监管措施和行业自律不能达到相应水平的话,背后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可怕的,而且是向银行传递的。”薛建华说道。
谈到中国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竞争以及移动金融发展的问题时,交行上海分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何自冬坦言,有三个问题需要应对挑战。
“服务入口、服务流量和服务内容,如果这三个问题银行拿不出很好的答案,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长期来看只会沦为配角,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比如说账户服务,比如说资金,而在前端你只能是配角。”何自冬说道。
“互联网金融服务入口多样,如网站、浏览器、APP,而银行服务入口非常少,仅有app手机客户端、微信银行等几种,相比互联网企业非常单一。”何自冬说道,“由于一些监管限制,比如银行无法向公众开放API的接口,无法实现把银行的服务模块嵌入到社交平台当中。”
“其次是服务流量问题。银行两大入口:手机银行和微信。他们的流量与互联网流量相比是非常微小的,哪怕是一年我们有上亿笔的交易量,但是这个无论是和电商平台还是互联网社交平台相比这个量都是非常小的,银行的流量是不占优势的。”何自冬介绍。
“最后是服务内容的问题。现有每家银行的移动金融与网上银行都是基于本行的服务,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他提供的金融服务是整合了所有银行的。”何自冬坦言,“另外,互联网企业可以无缝的把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联系起来。而我们银行来做是非常困难的。一来银行缺乏互联网思维,另一方面,银行缺乏人才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