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高富帅系列1号”、“白富美系列1号”、“土豪金系列2号”——这些不是手机,不是奢侈品,更不是相亲大会,而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下,银行似乎也不得不顺势抢滩“双十一”这场消费盛宴。
记者了解到,上述三款产品均为广发银行在淘宝理财频道推出的“双十一”当天限售的理财产品。对此,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应关注的是产品的具体投资方向。有银行人士表示,临近岁末,银行融资成本加大,因此会提供给投资者更高的收益。
银行理财跟进“双十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1月7日)发现,广发银行有三款仅在11月11日发售的理财产品在淘宝平台悄然上线。这三款产品分别为90天期的“高富帅系列1号”、180天期的“白富美系列1号”和365天期的“土豪金系列2号”,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5.5%、5.8%和6.0%,起售金额均为5万元。此外还有一款限量高收益理财产品“土豪金1号”,据广发银行网上营业厅介绍其预期最高收益达到7%,起点金额和投资期限分别为5万元和一年。
有关上述产品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在网站上披露,广发银行网上营业厅客服人员称,相关产品信息将在11月8号之后公布。不过,记者从广发银行上海分行某理财客户经理处了解到,上述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可能为广发银行自营的债券,不管是保本还是非保本基本都可保证其本金和收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只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也将在11月11日发售一款高收益产品。该产品是招商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分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预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8%、8.5%和9%。
记者在淘宝理财频道看到,除了银行,保险公司也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至7%的高收益产品,分别为国华人寿推出的 “华瑞2号”和 “华瑞3号”,销售时间为11月11日~13日。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浦发银行也将在“双11”当天晚上推出理财计划,1个月期产品收益率5.1%,3个月期产品收益率5.3%。不过,记者从浦发银行各网点处了解到,“如果真的在双十一这天发行,今明两天将有文件出来。”
近期理财收益率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经短暂的下调后近期又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如建设银行推出的 “乾元私享型”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2%,工商银行推出的“工银财富专属两全其美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5.2%,中国银行推出的 “中银稳富BJ03-503期人民币理财计划ZYWF-BJ03-503”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5.55%。
普益财富研究报告指出,“三季度以来央行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6月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使得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10月出现跳涨。”
如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6个月和1年期的美元产品收益率均上调了0.5个百分点,建设银行2个月期的美元和欧元产品均上调0.6个百分点。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11月1~7日,银行共发行504款理财产品,除结构性产品外,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6%,高于10月4.94%的平均水平。其中,预期收益率在5.00%及以上的产品多达307款,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产品达到6.20%。
“由此可见,在淘宝上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较高,但并不是特别突出,市场上还存在较多同类产品。”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市场上虽然存在较多的高收益产品,但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购买得到,而通过淘宝则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互联网也可以让理财变得更加便捷。
关注产品投资方向/
有银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离岁末还有近两个月时间,但银行融资成本已加大,因此会提供给投资者更高的收益。随着年末揽储压力的增大,预计接下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还会持续走高。
除了年末揽储的压力,亦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热卖,也从另一方面推高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截至9月30日,余额宝支持的增利宝基金规模达到556.53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
对此,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认为,余额宝的出现让整个理财市场迅速看到了第三方电商和支付平台的强大,包括基金、保险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迅速跟进,银行自然不甘落后,可以预见未来也将有更多的银行理财产品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渠道销售。
一位股份行内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市场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将促使市场良性竞争。“对于银行来讲,余额宝、百发、百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不是 ‘狼来了’,我认为这个市场足够大,我们是与狼共舞。”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目前在网上售卖的银行理财产品,吴泞江提醒投资者,这些产品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过多的特别之处,只是认购的渠道不同,所以产品风险也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一样,投资者要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具体投资方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