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确存在规划混乱、投资盲目、重复建设以及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
统一标准和规划亟待出台
不少专家认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问题丛生,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缺乏顶层规划,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涉及多部门统一平台搭建,其运营也需要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和法律,如果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就难免陷入重复建设、商业化难突破的局面,最终也将难以实现城市公共系统的信息化、智慧化升级。
樊会文指出,尽管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规划方案和试点示范,但在国家级层面却恰恰缺失统一的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多部门重复建设问题。“现在国家制定标准的周期非常长,大概三年左右才会更新,这其实并不利于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缺乏统一的标准,意味着部门与部门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所以智慧城市一定要走顶层设计,如果让某一个部门单独推动,最终实现的难度会非常大,城市的智慧化也无法形成。”
王聪建议,在政府层面可以推出共性的基础数据平台,包括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应用都可以在数据平台共享信息,各个行业在平台运营的基础上实现相互联通。“从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由于各部门各行业需要统一接口和标准,预计政府层面会有统一规划和措施出台,尽管全国城市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来推出不同类型的通用模板。”
据了解,在顶层设计方案形成方面,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7月上报国务院发布。有消息人士称,国家将有望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启动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组织10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上述方案有望在今年四季度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意味着一旦指导意见公布,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结束政出多门、盲目建设“乱象”,从而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商业化运营则也需要通过政府主导,在各大信息平台之间做好协调与资源共享,形成智慧城市的市场化机制,以解决智慧城市项目建成后的运营难题。吴越建议,企业可以选择民生领域有刚性需求或者一些细分领域资金链投入不大的项目,“交通、医疗等民生问题,是每个城市都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领域政府愿意投入,资金也有保障。在这些领域,政府认为投入产出比是比较高的。”
而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资金紧张而导致相关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吴越认为,智慧城市是一项投入很大的工程,如何保证后续资金能持续跟进,这将考验政府对项目的运营能力。“比如企业为政府做好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后,政府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为用户提供路况信息、路线选择等有偿服务,以解决后期的系统维护费,甚至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
原文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1/01/c_125634165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