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智慧造城”现虚火过旺 统一标准和规划亟待出台

    中国证券报 2013-11-01 11:18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确存在规划混乱、投资盲目、重复建设以及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

    资金筹集和使用效率堪忧

    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高烧”迹象隐现之际,不少质疑声则将矛头指向巨量投资的方向与项目使用。比如,从地方智慧城市的规划方案来看,一般智慧城市规划将涵盖包括交通、医疗、政务等公共系统服务,多数属于动辄上亿或十几亿的工程,这对于地方债规模颇大的三四线城市而言,智慧城市的漫长投资无疑也构成了庞大的财政压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部分城市规划发现,多数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体量庞大、周期漫长,其建设过程往往考验地方级城市的投资运营能力。以《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为例,其建设总投资将超过817亿元,未来8年需要带动11200亿元的产业增加值。山东烟台今年8月对智慧城市长期发展规划方案进行公开招标,消息人士称,年内将重点推进列入导向计划的总投资1100亿元的360个技改项目,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樊会文认为,仔细区分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不难发现,一些城市将涉及道路、管网建设以及安防系统的投资均划入智慧城市的投资中,而实际上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本身体量已经庞大,但这些投资不完全是信息化投资。“如果按照各地智慧城市规划计算,总体规模可能还会相对1.5万亿更高。不过,从智慧城市建设周期来看,地方需要在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上实现公共系统的升级,未来智慧城市的投资仍然会比较大,因为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点上不能否认。”

    不过,巨量的投资工程对于力推智慧城市项目的地方政府而言,仍然不得不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效率。据消息人士透露,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工程的资金支持,有三分之二依靠中标公司的资金支撑,而部分项目由于政府资金到位不足,而陷入项目暂停或延后的情况。“我们在行业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新的智慧城市项目原本期望在今年八九月份进行招投标,而目前已经开始往后拖延。”

    从目前智慧城市项目的资金来源看,不少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也多数投向了这一新领域。7月31日,威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2亿元用于智慧城市管控中心大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建设项目。10月24日,万达信息公告称,拟使用部分超募资金3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以尽快发展中国智慧城市领域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总体体量较大,一些涉及智慧城市概念的上市公司的投资并未明显带动业绩增加。从已披露的数据看,有部分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且营收占比率较大。“应收账款增长过快主要与政府回款速度慢有关。智慧城市的建设资金主要是政府投入,如果政府财政收紧,承接智慧城市项目的公司的回款就会延后。”以智能交通为主营业务的银江股份董秘吴越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智慧城市主要由各地政府推动,涉及的领域包括交通、通讯、教育、医疗、安防等,范围很广,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也非常多。“现在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是政府缺乏统一规划,部门之间都是各自为战。比如,交通部门只管智能交通,卫生部门只管智能医疗,导致有些资源没有被很好利用,而有些投入又属于重复建设。”吴越表示,应收账款过大是行业共性问题。随着智慧城市领域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大,这样就导致建设周期长,账款回收期也会相应拉长。

    据王聪分析,地方智慧城市项目出现回款不足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政府在做项目时大多采取BT模式(建设-移交),在资金落地上存在时间差,也会导致企业做项目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停工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县级城市或中西部三四线地区政府财政收入相对紧张,加上前期地方债务审核的压力,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投资节奏上有所控制。“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主要程度上仍是以各级政府财政承担,或者间接由政府买单,比如后续可能出现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先由企业负责初次的投资运营,再由政府购买服务,这在运营效率上会提高很多。”

     

    上一篇

    中央政治局首次学习住房不谈房价:政策可能大转向

    下一篇

    SITA任命中国区新总经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