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确存在规划混乱、投资盲目、重复建设以及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概念。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50%以上二线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目标及相关规划方案。国务院参事牛文元日前透露,截至2011年底,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而在他看来,“真正能够体现智慧城市内涵的,一个也没有看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确存在规划混乱、投资盲目、重复建设以及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而从投资层面而言,一些企业承担的智慧城市项目也出现了短暂的资金回款不足、项目搁置现象。同时,对于债务高企的地方财政,能否支撑新一轮智慧城市大体量投资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不过,多位专家及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尽管不能忽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难题。但总体而言,智慧城市依然是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构建的重要着力点,具备难以估量的市场发展潜力,后续仍将需要大量的投资跟进。而业内人士建议,各地需要基于地方资源特点搭建智慧城市平台,同时,国家级层面需要出台统一标准和规划,实现公共系统之间的跨部门运作,这将是提升智慧城市内涵的关键。
“智慧造城”显现虚火过旺
从2010年开始,打造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从总体部署到各地规划方案陆续出炉,智慧城市被视为升级城市公共系统、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由此带出的万亿市场规模也着实令各方期待。全国各地城市纷纷出台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斥巨资力推智慧城市建设,有城市甚至提出在三年内建成智慧城市的目标。
据了解,多部委近两年陆续公布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鼓励部分地方实践智慧城市,成为智慧城市热潮的重要驱动力。今年1月,住建部启动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之后,8月又公布第二批10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这意味着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增至193个。今年10月初,科技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委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20个全国标准试点城市。除此之外,工信部也确定了扬州、常州等城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
不过,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中,不少市县级城市出现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乱贴智慧标签、投入产出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至今仍有半数停留在“规划阶段”,部分则被包装为地方发展的新政绩工程。在业内专家看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模糊,加上地方自身要素资源缺乏对智慧城市搭建的支撑能力,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口号无内容,有规划无内涵”的困境。
“有些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仍然是粗放式的,一些带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被划入智慧城市的规划下,存在浪费和盲目是客观情况。而一些中小城市,在信息工程资源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没有建智慧城市的条件,也在大规模投资,这也是问题所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樊会文指出,智慧城市实际上是需要各个部门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概念,这是很多城市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所谓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仅仅只是部门内的系统集成,而智慧城市一定是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不是简单搭建一个网络就能实现的。”
曾参与多个上市公司智慧城市项目调研的广恒证券高级分析师王聪认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呈现条块化,多个部门同时在建,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二是由于目前包括交通、安防、医疗等各个系统尚未实现联网,这也让智慧城市实现政府联合办公、统一服务存在困境。“对于承接智慧城市项目的公司而言,如果不同的职能部门没有实现统一,对于他们承接更大体量的订单存在一定制约。”
一位长期从事智慧城市项目的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各地开展的智慧城市项目大多仍停留在概念打造阶段,许多项目缺乏合理统筹,因而难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需要解决包括电网、燃气、自来水等在内,诸多城市公共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如果企业只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技术开发,而无法做到统一平台中进行信息互换,智慧城市最终会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循环中。”此外,对于智慧城市的新技术方面,在普通市民中尚缺乏足够的认可度,民众参与程度不高,这也让智慧城市建设陷入相对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