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并不指望借电商业务本身生财,而是让手中的庞大客户群以及渠道资源升值。”互联网资讯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说。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王晓洁)“全场包邮”“限时抢购”“超值回馈”……如今,这些电商惯用的促销广告语也“降临”银行的官网。截至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都“跨界”做起了电商业务,在网上卖起了袜子、运动鞋、洗衣机和平板电脑。
如果盘点2013年中国银行业的热词,“银行电商”应当可以入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试水电商,意在提升客户资源与客户数据的价值,谋求“大数据”红利。
“银行并不指望借电商业务本身生财,而是让手中的庞大客户群以及渠道资源升值。”互联网资讯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说。
她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大量银行客户的购物、交易行为发生在网络平台,海量数据沉淀在网上,如果银行主动经营电商,便能掌握这些数据,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可以说,银行谋求的是“大数据”红利。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今年初曾表示,银行布局电商,是希望基于电商数据分析市场需求、进而从中盈利,建行正在优化新的小微企业评级评分的系统模型,将线上交易数据融入模型之中。
据张萌观察,银行布局电商的意图基本一致,即深耕客户数据;运营模式则各不相同。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电商之路并非坦途,兴业银行信用卡商城于8月31日关闭,信用卡分期付款平台“亿佰购物”也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为银行电商模式敲响了警钟。
易观国际分析师宋阳认为,银行做电商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资金力量雄厚、服务链条全面。但风险也不可小视,毕竟,电商已从“蓝海”变为“红海”,银行脱颖而出远非易事。
宋阳表示,银行系电商至少面临三大挑战:首先,封闭体系下,客户来源不足。不少银行电商只面向持有其银行卡的顾客,无异于自动屏蔽了大量潜在客户源;其次,专业化欠缺,购物体验差;第三,银行旧有的管理机制面临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电商行业竞争激烈,银行要杀入这一市场必然不易,他建议,银行应发挥专业特长,与已有电商开展“错位竞争”。
“银行完全可以依靠自身优势,搭建财富管理电商平台,寻找传统电商不具备的优势。”郭田勇表示,这条道路也符合银行的发展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的赢利点必然要从存、贷、汇转型为财富管理。他还建议,银行可以与电商合作,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未必自立门户。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28/c_117548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