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长江
每经记者 杨长江
果断砍掉亏损的磁记录项目,业务布局瞄准盈利水平更高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表和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后,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021,SZ)未来的战略规划路线图浮出水面。公司高管表示,“公司的长期战略布局比较明确,就是锁定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毛利率水平高的科技型项目,成为实力超群、国际一流的EMS(电子制造服务商)企业。”
8月30日发布的公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开发实现营业收入74.29亿元,同比略降11.80%,实现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32.25%。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亏损严重的磁记录项目大部分已被公司果断砍掉,而保留具备盈利能力的镀镍基片业务。业内人士预测,磁记录对长城开发业绩的拖累基本终结,公司今年下半年将迎来业绩拐点。
做“减法”的同时,长城开发还依托自身的优势,适时做起了“加法”。近日,长城开发筹备大半年的定向增发方案获证监会批复。
相关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以进行智能手机、智能电表和高端医疗电子设备及部件等项目建设,公司2012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实施完成后,非公开发行方案调整为拟向不超过十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6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不低于3.95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92亿元人民币。
卸下亏损包袱 业绩拐点已至/
作为知名央企中国电子旗下核心企业之一,长城开发近年来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相对单一的业务模式到多元化布局,公司亦不可避免地遭遇过转型阵痛。近年来广为人知的磁记录项目亏损一度困扰公司决策层。这一尴尬处境在2012年显得尤为突出。
据长城开发2012年报,全年实现营收高达164亿元,净利仅为0.94亿元,而1.95亿元的磁记录项目亏损显然成为拖累公司整体业绩的“罪魁祸首”,报告称该项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计提减值成为其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
痛定思痛,今年上半年,颇具胆识的决策者开始对磁记录项目痛下杀手以绝后患。
“我们把大部分磁记录亏损项目停掉了,只保留了镀镍基片业务,这一块订单在增长,预计很快可以实现月度盈利。”长城开发副总裁陈朱江表示。
201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同意对持股57%的磁记录项目闲置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531.26万元,受此影响,公司半年报净利减少2582.82万元。加之关停业务所需的各项资金,报告期内,磁记录业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如此一来,这一利空基本释放完毕,公司下半年将不再背此包袱,且保留的镀镍基片业务市场状况呈现出良好势头,2014年有望实现盈利。
上述判断在长城开发2013上半年财报中已显端倪。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4.29亿元,同比略降11.80%,实现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32.25%。令人欣慰的是,盈利的回暖是在全球PC出货量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实现的。此外,公司2013年1~9月经营业绩预计同比上升70~120%。
长城开发半年报董事会报告称,2013上半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10%以上,创下几年来出货量新低,传统硬盘及其他相关产品业务受到波及,公司硬盘磁头及相关产品业务营收及利润也受到一定影响。对此,长城开发一方面积极拓展并延伸与客户的业务合作范围,参与新项目开发,调整产品线组合,提升高端高利润产品比例;另一方面不断改善现有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线效率和自动化率,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的努力,结果令人满意,在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利润率获得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除去砍掉亏损的磁记录项目,计提完其所有减值准备,减少该项目亏损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拖累;另外,按照生产线5年折旧的会计标准,长城开发现有约50%的生产线固定资产折旧预计今年到期,届时公司折旧费用将大幅降低,毛利率水平将获得提升。
不仅如此,长城开发向惠州和东莞大踏步产业转移将直接大幅降低公司人工、厂房、运营费用,还将腾出深圳总部土地用于未来开发。
其他重要业务板块方面,公司智能电表、智能手机和医疗器械等业务已获得大量新增订单,未来两年业务将处于饱和增长状态,收入增长可期。
政府补贴方面,2013年7月,公司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评审通过,将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1150万元。股权投资收益方面,长城开发持股10%的捷荣模具去年盈利1.8亿元,今年这一数据还将继续提升,未来投资收益巨大;公司持股0.3%的东方证券目前正处于IPO审核落实反馈意见阶段,未来一旦上市成功,实现收益可期。
募资6.92亿凸显战略野心/
如果说砍掉亏损项目是长城开发适时作出的战略减法,那么此次近7亿元的定向增发则是长城开发为抢夺全新产业高地做出的战略加法。
公司半年报称,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23次会议和公司2013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以进行相关项目建设,即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6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不低于3.95元/股。项目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92亿元人民币。
与1998年配股融资所不同的是,彼时长城开发发力的对象是支撑其发展壮大的磁头业务,而15年后的今天,公司再融资瞄准的则是极具前景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表及高端医疗器械。由此不难看出,长城开发的战略规划路线图正顺势而变,脉络清晰。
“三大实体项目已经动工建设,此次募集资金到位将加速项目推进,对产能扩张和市场抢占将带来直接的效果。”陈朱江表示。
作为传统的硬盘及磁头IT产品研发制造商,随着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涉猎领域的不断拓宽,长城开发正致力于保持传统业务发展优势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智能计量、通讯与消费电子、医疗器械以及自主产品等新兴业务。顶着全球第二大计算机硬盘磁头专业制造商、中国唯一的硬盘盘基片制造商的光环,长城开发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电表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产品,在海外市场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基本坐稳行业龙头的交椅。国际合作方面亦多点开花,近年来更与三星、希捷、金士顿、西门子、瑞思迈等耳熟能详的巨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扭转发展初期的单一业务模式,多元化之路势在必行。正是基于此,长城开发业务转型升级更加显得迫在眉睫,这也是此次定向增发的醉翁之意。
根据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没有人怀疑这个市场的爆发力。而作为其重要合作伙伴之一的三星当前基本上占据了该领域的头把交椅。另外,国内合作伙伴华为、中兴亦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此次将拟募集资金的3.74亿元投向智能移动通信终端搬迁扩产建设项目,将使公司具备年生产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约4600万台的生产能力,同时迁址惠州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紧邻客户,发挥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该领域竞争力。
智能电表方面,长城开发一直保持着在该领域的领先水平,尤其在国际市场,公司占据了智能电表市场领导者意大利的半数份额,随着国际经济复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将陆续加大智能电网建设,全球智能电表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长城开发此次募投项目之一的国际智能电表计量终端与管理系统项目投产前三年分别增加产能70万台、260万台和400万台,这对公司未来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次募投的第三个项目——高端医疗电子设备及部件生产项目完全达产,公司将可新增呼吸机线路板组件产能约80万片/年,血液分析仪部件产能约7万套/年,该项目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行业之一。陈朱江坦言:“所有产品中,医疗器械的毛利率最高。公司相关产品受到了西门子、瑞思迈等国际知名医疗器械采购商的高度认可,并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另外,本次定向增发还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以缓解公司资金趋紧局面,降低财务风险。
积极战略下的多重效应/
看似简单的三大业务布局,实际上潜藏着长城开发的产业升级及产业链整合的严密逻辑。
首先,通过向惠州、东莞等低成本地区搬迁,大幅降低公司运营费用,逐步提高新兴高毛利产品的营收比重,实现产业向高端升级。
不仅如此,在逐步实现产业的地区转移以后,长城开发深圳总部的彩田工业园的价值可谓愈发凸显。该园区坐落于福田区彩田路,笔架山公园以西、莲花山公园以东,现占地面积约100亩。从区位上看,这无疑是一块极具价值的“风水宝地”。
参照周边同类土地的开发状况,按照目前市价,上述开发用地市场价值保守估计30亿元,当前可比写字楼产品售价约为44728元/平米,租金约为203元/平米。潜在土地收益占据当前公司市值近一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加之这一地块的区位特点,长城开发彩田工业园的重新开发只是时间问题。当前公司已启动项目搬迁一方面是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客观上也能加速地块的开发,参照周边赛格日立老厂房的开发状况,这块地的价值应该在数十亿,甚至更高亦有可能。这一巨大的潜在土地收益将在未来几年体现。
其次,从电子制造服务延伸到分销、维修领域,提升产品后续附加价值;从横向扩展看,开拓触摸屏和LED业务,又能培养公司新的利润增长引擎。
长城开发参股的韩国触摸屏公司E&H凭借大尺寸屏的技术优势,目前为三星6.3寸某款手机全球唯一供货商。相关公告显示,2011年8月30日,长城开发全资子公司开发香港与关联方Brighten分别与E&H Co.,Ltd签署了《股票认购合同》,以同等条件共同投资认购E&H定向发行的普通股,其中开发香港出资600万 美 元 认 购10.8万 股 ,Brighten出资100万美元认购1.8万股,分别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13.92%和2.32%。
上述公告还提到,E&H及各股东一致同意,如本项目实现预期,长城开发将与E&H在薄膜触摸屏的生产、技术及市场等业务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并签订相关排他协议。
一名长期跟踪研究长城开发的券商研究员表示,两年前的收购证明了长城开发的战略眼光。从目前的态势看,长城开发一边承接三星、华为、中兴的智能手机业务,牢牢占据和拓展市场资源,另一方面,薄膜触摸屏是智能手机的关键环节之一,长城开发参股韩国颇具实力的E&H公司,将有助于拓展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产业纵深,显然,长城开发是想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和品牌实力,再利用自身的市场资源,未来在中国触摸屏市场一展拳脚。“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成功,可谓一举多得。”该研究员表示。
如此看来,参股韩国E&H公司,与之联手抢滩中国触摸屏市场乃长城开发的醉翁之意。这或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新看点之一,对其产业链纵深和整合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长城开发还在新能源业务上有的放矢。公司与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晶元光电)等共同投资的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晶)今年在原有8台MOCVD设备的基础上新增5台,已于7月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量产,使得产能及时补充。按照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另外又增订8台MOCVD设备,计划年底前完成安装量产。同时开发晶已建成7条COG封装线,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及照明产品销售业务的发展,预计后续几个季度销售收入将有大幅提升。凭借晶元光电强大的实力,开发晶2015年有望跻身全国行业前三甲。可以预见,长城开发还将借助中国电子强大的平台,完成更多的产业整合。
稳健发展得益良好的公司治理/
作为深市老牌上市公司,长城开发成立于1985年,1994年成功上市,随后在1998年进行重组,长城科技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2006年公司又并入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
自上市以来,长城开发非常重视回馈股东和社会,采取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截至2012年,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7.63亿元,但累计完成现金分红高达21.73亿元,是募集金额的2.85倍,位列国内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排名前50名,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长城开发留给资本市场的印象莫过于稳健、低调、务实。这一良好的企业形象被视为得益于其良好的公司治理。
近年来,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此,长城开发提出了"聚焦管理提升,促进业务增长"的方针,加快业务转型产业链升级的步伐,提升海外市场全线开拓进度;同时优化内部运营管理机制,深入落实全面精细化管理,变革管理组织架构提升整体运作效率,采取多项措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公司总裁郑国荣曾在投资者开放日上介绍说,为了向管理要效益,长城开发开展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精益管理实践,比如在公司内部提倡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文化,通过实施全员自主改善活动,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发地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力量有效地解决问题。目前公司确定了以员工提案、课题改善与自主管理三大活动形式,以及6S基础改善、自主标准化与设备自主保全三个阶段为总体框架的推进模式,通过自主改善活动的开展,涌现出大量的“小点子,大收益”的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郑国荣表示,通过推广,持续改进、精益管理的理念已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评价系统。2012年,长城开发共完成产品设计项目41个、技术研究项目20个、黑带项目3个、绿带项目57个、快速改善项目3282个,员工提案超过2万件,创造的财务收益达到2000余万元,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自于优秀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据了解,长城开发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研发人员具有资深的项目管理和产品开发经验,并熟悉多国国家标准,因此公司在运营效率(存货周转、固定资产周转)和成本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多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亦获得希捷、金士顿、三星、西门子等一线厂商的高度认可。
建立了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监控,是长城开发成功的根本。对此,公司在业内率先引入了先进的ERP管理手段,建立了规模生产产品质量保障系统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了预算管理,引进和推广了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和IE工业工程技术,并完善了物流系统。
练好内功、努力转型和寻求突破被写入长城开发2013年战略规划。一是增进EMS核心能力,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运营管理体系,培育卓越的流程能力,完善EMS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业务结构,与大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提升自主品牌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三是完善公司未来发展的产业布局,形成四大产业基地、公司总部产业升级、产业项目再投资等。
“我们希望借助良好的布局,通过国际合作和产业整合,在显示触摸屏和LED领域有更大的作为,这是公司的期待,也是方向,更是梦想。”陈朱江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