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七大产业多在起步阶段 珠海横琴陷“特区特慢”怪圈

    2013-09-03 01:18

    国家级新区成立近四年,横琴当前的缓慢发展与最初的设想存在较大反差,外界屡屡抛出“特区特慢”质疑。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卓志强 广东珠海摄影报道    

    每经记者 卓志强 广东珠海摄影报道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火热,而地区范围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调整后的新区,并不仅是面积、人口、职能的扩大,而是产业、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革。但是,在实际中,有些开发新区与传统区域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区的发展。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珠海横琴岛,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江相望,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新区,但十多年过后,横琴发展十分缓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曾高调宣布进驻横琴的多个大项目,进度偏慢;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门槛较高、服务设施尚不完备,进驻横琴并不容易,部分仍在观望等待。至于横琴新区规划的七大产业虽是一幅宏伟图景,但多数仍停留在“起步区”。对此,曾担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王利文曾向媒体表示,横琴开发建设之所以久议不决,珠海和澳门之间的“恩怨”和博弈是一大因素。

    英雄需要时势造。一座城市新区的造就,同样有赖于时势的推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珠海横琴岛,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江相望,地利优势不言而喻;2009年,它又晋升为国家级新区,天时已经具备。于是,人和将决定它的荣辱或起落。

    它承载了太多的期待——除在珠三角经济圈地位不甚强势的珠海需要它来提振,香港,特别是面积不大的澳门的发展,同样需要借助于横琴的力量。几年以来,这块“宝地”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些关注者的神经。

    放眼国内,在新区特区遍地开花的当下,想要重演前些年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那种“日新月异”的崛起速度,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但作为“一国两制第三地”的横琴,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宛如该岛上一则户外广告写下的——“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或许正因如此,四年前,当地就提出,横琴建设要“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

    然而,国家级新区成立近四年,横琴当前的缓慢发展却与最初的设想存在较大反差。面对外界屡屡抛出的“特区特慢”质疑,横琴是否需要面对新的命题?

    大项目进展未达预期/

    驱车从珠海市区前往横琴,全长1425米的横琴大桥仍是唯一通道。行至横琴岛,其新修的柏油马路、两旁的绿化带及路灯、远山上颇为壮观的风力发电车,都彰显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型。

    不过,相较原珠海市委书记甘霖2009年提出的“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的愿景,至少在视觉上,横琴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自横琴大桥放眼望去,一江之隔的澳门是成熟的大都会,左侧对岸的珠海保税区也颇具现代气息,但横琴依然只是一片工地,过去几年没有变化的是,建筑工人一直是这里的主角。

    不仅如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在采访中发现,曾高调宣布进驻横琴的多个大型项目,其建设进展未能达到当初的预期,整体速度偏慢。

    今年7月20日,作为横琴科教研发产业的龙头项目之一——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正式启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接管。

    在多位当地人眼中,由于有中央的大力推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的建设进度可谓顺利。但记者发现,2009年12月20日就奠基的这一项目,原本预计的竣工时间是2012年的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0日)。去年7月,一起河底隧道坍塌事故使得工期延误。

    事实上,截至目前,当地由政府主导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BT项目建设总体顺利,但在由企业主导的商业项目中,进度出现扎堆延期的情况。

    以备受关注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为例,其远期投资计划约200亿元,分三期建设。首期投资102亿元的横琴湾酒店、海洋王国等项目,原本预计2012年年底开业,此后因故推迟至2013年5月开业,还是未能如愿。根据长隆酒店副总经理刘劲康的最新说法,首期工程横琴湾酒店和海洋王国将会在今年11月前开业。

    作为横琴新区首批引进的大项目之一,当年长隆拿地的成本可谓低廉,其楼面地价仅94.5元/平方米。

    8月下旬,记者来到位于横琴新区富祥湾的该项目现场,发现除了拥有1888间客房的国内最大酒店——横琴湾酒店基本完成以外,其他多数项目仍处于建设之中,更大的区域则仍是一片工地,项目现场大大小小的干道上,堆满了板材。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横琴湾酒店曾说过在8月8日开业,但没成,目前是说10月份开业。“但可能还要更久,你看,现在都没全部完工。”

    针对长隆项目的建设进度,横琴新区统筹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康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因素;还有项目方在规划设计上为了精益求精,花费了一些时间;另有天气原因,比如今年以来珠三角雨水偏多,室外作业如涂料施工均面临阻碍。

    不过他同时坦承,横琴的交通现状也对项目的开业进度造成制约。“按照长隆项目方的估计,他们每天(接纳)的人流量在高峰期超过8万人,甚至高于10万人。但现在(珠海至横琴)的交通条件只有横琴大桥,很明显比较难满足。这也是长隆方面一直颇有微词的。”

    然而,长隆项目的延期在当地并非孤例。

    作为商务服务产业的龙头,2011年1月18日,横琴新区口岸服务区首批4个重点项目,横琴总部大厦同时宣告启动。彼时动工的这5个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逾80亿元,分别为横琴总部大厦、蓝琴国际金融大厦、华融横琴大厦、美丽之冠横琴梧桐树大厦和洲际航运中心。

    尽管开工已两年多,但记者近日在这里看到的,仍是一大片待建的工地,偶尔会有三三两两的工程设备在做土地平整。

    康洪并不讳言这些项目的进度。他解释说,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据透露,上述蓝琴、华融、梧桐树、洲际4个项目的地块在一起,为一个十字形划开的项目,在挖基坑的时候,理论上4家应该做田字形的基坑,各自都要隔开。

    “由于这些企业之间在规划和设计上没能形成统一意见,导致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协调不好,出现扯皮。”他强调,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接下来的进展应该会比较快。

    事实上,尽管横琴方面表示,在新区成立3年之时,在建重点项目就已达到56个,投资总额2263亿元,且七大产业均有了龙头带动项目,但不仅上述旅游休闲的长隆项目、商务服务的总部大厦项目,其他如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情况均不明显。

    早在2011年就有意在横琴拿地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香港丽新集团,截至目前尚未正式拿地;而勉强划归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电投多联供燃气能源项目,原计划第一台机组于2013年11月25日投产,亦可能会稍微延迟至年底。

    即便是已经落成并运营的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进驻的企业只是打了块招牌,并未正式开业运营。

    康洪对此表示,横琴新区的建设时间不长,现场尚未形成大家想象中很宏伟、很漂亮的画面,这一过程毕竟还需要时间。

    产业定位陷“魔咒”?/

    但横琴的起步并不晚。

    早在1992年,横琴岛就被广东省定为扩大对外开放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即便从2004年该省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算起,至今也有近10年的时间。

    横琴当地人林女士这样描述她眼中的变迁:大约两年前开始,横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现在和两年前相比,道路等一些政府工程都修起来了,感觉还是挺快,其他方面则没什么大的变化。不过在两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横琴“连路都很难走”。

    一家较早进驻横琴的企业主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刚刚进来的时候,路不好走,很多人都不愿进来,“开始一个业务也没有,只是最近的一两年,业务才慢慢多了起来。”

    倘若以产业进驻、公司进驻为指标,横琴真正的“热度”应是伴随着2009年国际级新区的成立,彼时以后,横琴成为多家企业争相竞逐的投资热土。不仅民企寄望,中国华融、中国交建、神华集团、中国中冶、中铁建、中海油等大型央企也纷纷在横琴竞得土地,试图开发相关项目。

    但现实显然与理想存在较大反差。广东一位产业分析人士将原因归结为:尽管横琴拥有约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七成土地被列为禁建区或限建区,剩下28平方公里为可开发土地,“也许是由于土地供应有限,这些大型央企只是希望抢得先机,占据有利地段。至于主观上是否能如老百姓期望的,快速将项目建成投用,(可能)需要时间。”

    对区域经济颇有研究的广东财经大学教授王先庆曾去过横琴多次,也参加过横琴新区的有关课题研究。他同样认为,一个制约横琴发展的因素就是横琴大小。“最主要的还是横琴本身的产业环境容量偏小,无论土地、人口、产业链,还是政策空间等,都不容易弄。”

    横琴新区管委会似乎并不认同当地产业环境容量小的看法,在这块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开发面积仅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提出要发展休闲旅游、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教研发、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除此之外,商贸物流等产业也一直在其规划发展之列。

    上述类型繁多的产业定位一度遭遇外界的质疑,甚至有人担心,横琴会否像当年的珠海以及早前的横琴一样,深陷产业选择“魔咒”。

    在王先庆看来,徘徊多年之后,今日横琴的战略仍不够清晰。“感觉它(横琴)目前还是在寻找,实际的情况可能就是,谁进来了,谁就合适(开发相关产业)。它不像前海,后者构建的高端服务业已成规模了。”

    针对外界的质疑,康洪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其实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他们也曾就产业定位的问题作过思考。“可能外界潜意识的想法,好像认为做七大产业,都要做到世界一流。能做到这样的水平当然是最好的,但我们认为,这七大产业的互补性比较强。在进度上,可能有些产业快一点,有些慢一点,并不需要齐头并进。

    他补充称,尽管定位的产业较多,但有一点是横琴新区非常坚持的,就是一定要高端、集约化的产业。普通的加工工业,一般的服务业,横琴都会控制它的数量。

    “如果说前些年,珠海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就做出这样的定位(指放弃工业和制造业主导)有所失误的话,那我们现在这样坚持,就没有失误。”康洪说。

    开发者粤澳:合作还是博弈/

    梳理质疑横琴建设进度的声音,还有一个与“人和”有关的因素,即作为横琴发展推动方的各主体之间,合作的默契有所不足。

    没有人会否认,处在“一国两制”交汇点的横琴,它的开发所能带来的深远意义——这早已不仅仅是广东、珠海的事,更事关港澳。在粤港澳合作中,横琴一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意义之一也在于,有利于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

    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也说过,“横琴的发展事关澳门今后几代人,希望珠澳两地能全力支持横琴的发展。”

    但在王先庆看来,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与横琴距离稍远的香港,还是仅一江之隔的澳门,合作过程中均鲜有优秀案例。

    曾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王利文曾向媒体表示,历史上横琴开发建设之所以久议不决,珠海和澳门之间的“恩怨”和博弈也是一大因素。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珠海曾设想横琴建设国际机场,提出珠澳共同开发,通过建桥或隧道连接横琴与澳门和珠海,而澳门则不需要再建机场,但被当时的澳葡政府拒绝。珠海的自尊深受伤害,于是四处举债愤而自建机场。最终导致两个机场都没能壮大。

    此外,珠澳曾试图合作开发五个岛屿。澳门方面提出,将澳门的路环等岛屿和珠海的大、小横琴、湾仔合作,并由澳门主导开发,但没有得到珠海的响应。在澳门内部还有将横琴岛租借给澳门的想法,但也无疾而终。

    在具体项目的争夺上,双方同样有过并不愉快的交集。记者了解到,2005年10月,珠海市政府与美国金沙集团在当地签订了意向书,同意其在横琴岛开发威尼斯人国际会展度假村,项目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意义在于,该项目将成为横琴作为泛珠合作开发区的第一个入区项目。同年年底,项目又将投资增加至20亿美元。

    据《澳门日报》报道,金沙集团准备投资在珠海横琴发展大型会展度假项目,但不少(澳门)人担心该计划将使澳门未来会展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此后因高层决策,该项目在横琴搁浅,转投澳门。

    对此,王先庆认为,横琴的开发,一直以来资金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还在于思路。此外,政府之间需要诚心诚意地加强合作。

    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这一提问,康洪表示,珠海与澳门之间,以前可能有一些认识上的差异,各自有各自利益的考量。“但这几年,我也参与过两地的一些会议,到目前为止,双方沟通非常顺畅,大家的共识越来越大。”

    他补充道,比如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的建设,“我们优先跟他们沟通,现在已经达成了很广泛的共识。大家协同发展,优势整合,资源共享,从体制机制上,硬件建设上,大家越来越发现,合则两立。”

    然而,就在8月15日,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列席立法会被问及粤澳合作贸易自由化问题时,他主动提及了澳门企业的难处,称特区政府重点支持中小企进入横琴、南沙。横琴有5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粤澳产业合作园,但由于横琴新区管委会公布对澳门企业门槛是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他感叹道,“现在的门槛进入很困难,大部分中小企都进不了。”

    对此,康洪解释说,这类门槛应该是针对一些特殊的产业,实际上,横琴对于港澳企业的进驻已经调低过门槛。以银行业为例,去年其允许澳门银行在横琴设立分行或法人机构,申请条件由原来的年末总资产必须为60亿美元降低至40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的一个积极信号是,今年8月初,有消息传出,横琴新区将首设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中规格很高的咨委会,何厚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广东省领导雷于蓝等高官将担纲。而这些来自国家、粤澳等层面的官员有望长期参与横琴的开发。

    对话

    横琴新区统筹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康洪:

    横琴已进驻企业三千家

    针对外界对横琴新区项目建设缓慢、企业进驻情况不佳等困惑,《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采访了横琴新区统筹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康洪。

    NBD:如何回应外界对于横琴新区项目建设进展偏慢的质疑?

    康洪:横琴的开发、建设和发展是一件很宏大的事情,是一个需要精细化组织、统筹的过程,这既考验智慧,也考验我们组织实施的能力。

    如果纯粹要发展经济,我们放松一些产业和项目的 (准入)标准,两三年就把这28平方公里搞完,GDP翻几番,肯定没问题。

    一个项目建得好不好,作为老百姓来讲,一般恨不得签约的第二天就开工,就建起来。老百姓都是情感型的,这个也可以理解。但是政府,更多是工程师的思维,既要实施,又要保证效果,我们不仅对当代人负责,还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NBD:如何理解横琴产业定位的具体思路?

    康洪:现在很多企业的运作多元化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能也分离了。如研发、生产、营销、品牌运营、售后服务,包括其中的物流、人员培训等,各个功能模块已经分离了。横琴新区更多是希望做总部管理,研发、营销、品牌、人力资源的培训等。而其他的实体运营功能,比如生产中心、物流中心这些,可能在横琴新区之外。通俗点说,我们这里希望做成一个产业链的高端汇集区。所以将来很难说发展什么产业,产业本身没有高端与低端之分,技术才有高低端之分。

    我们要对政策的体制机制做研究、对创新做研究,对产业做研究,对区域功能的安排做研究,对城市建设的技术做研究,最后把这些东西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整合,有序地推进。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推动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体制的创新。

    NBD:目前企业进驻横琴的情况如何?我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来横琴注册,主要是考虑到税收政策的优惠及沾上横琴新区的牌子,但他们并没有在这里办公?

    康洪:到8月13日为止,有3000多家企业在横琴新区注册,包括几百家个体户。这其中涉及投资、商贸、批发零售,工程建设、旅游休闲等行业。

    现在的确有不少企业注册了,但不在横琴办公。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硬件条件还不够完善,到2015年应该能比较全面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对于企业在横琴投资及布局,我们提倡的思路是:大企业建园区、中企业进园区、小企业租物业。

    NBD:横琴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资金等层面的一些难点?

    康洪:我们的财政实力在快速增长,2008年、2009年3000万元的年财政收入,今年上半年已经3个多亿元了。今年1月~7月,横琴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由于横琴开发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所以资金应该不是问题。

    我们担心的是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这块会受到政策的约束。如果这块步子能够迈得更大一点,那么发展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当然,还有一个挑战,那就是我们自己,(横琴新区建设)挑战我们的知识、视野,观念与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融资方案确定 双汇国际签订40亿美元银团贷款协议

    下一篇

    生态链成长困局:产品难以批量化落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