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案例篇:光伏业内激辩度电成本0.4元 聚焦中环股份

    2013-08-30 01:25

    每经编辑 张昊    

    每经记者 张昊

    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已经远超市场预期,随着高效率单晶硅的应用,行业内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达到0.7~0.8元,加上政府补贴,与0.4元附近的传统能源度电成本差距已是不断缩小。而在8月6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中“经济转型进行时”栏目报道了中环股份(002129,SZ),以下是报道内容:

    主持人:拼价格的时代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最近,天津一家光伏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效单晶硅技术,把光电转换率提高了30%以上,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这一世界难题。

    中环总工办主任:现在,常规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大概是0.7~0.8元左右,我们的产品的上网电价有望降低到0.4元以下。

    主持人:手握核心技术,企业自然有了底气,目前,正在与美国光伏企业合作,在内蒙古等地建立大型光伏电站。

    中环沈总:根本不怕任何人的双反,他没法反,我们有一定的议价权。

    《新闻联播》中关于中环股份度电成本即将低于0.4元的报道,如同在光伏行业内投下了一枚炸弹,引起了全行业的热烈讨论,甚至是竞争对手的“炮轰”,不少业内企业认为“吹嘘成分大,实验室技术,商业化不大可能”。

    一则报道缘何引发巨大争议?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究竟是怎样的概念?火力发电的成本就接近于0.4元,与全国各地煤炭产区的煤价不同、人力成本的不同有所差异。因此,中环股份如果能做到大规模量产的商业化运营度电成本低于0.4元,即使不算国家补贴,也能直接与传统能源竞争。而由于太阳能高效率、清洁资源的属性,做到0.4元以下度电成本,也将意味着传统能源已无竞争优势。

    中环股份0.4元度电成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中环股份的光伏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梳理。中环股份历史上是半导体企业,在技术方面有历史积淀,公司的单晶硅N型片产业化转换率达到22%~24%,国内产业化单晶硅N型片转换率不超过20%,从制造成本角度看,电池效率每提升1%,将使得光伏电池组件的成本下降6%左右。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中环股份应用直拉和区熔融合工艺的CFZ单晶硅片转换率更是高达24%~26%。

    上述高效率单晶硅片将与美国sunpower低倍聚光(LCPV)的C7技术融合,共同应用于合资建设全球最大光伏电站——华夏聚光7.5GW项目。采用7倍聚光技术减少昂贵材料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土地使用面积和光伏发电成本。中环股份的高效率晶硅片与C7系统的互补,以此实现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

    无论中环股份单晶硅转换率多高,相比于当前行业0.7~0.8元的度电成本,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无疑是颠覆性的,《新闻联播》一播出,引发业内的广泛争议也是可以想象的。

    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业内的多位资深人士。“如果投资大型地面电站,度电成本能够达到0.6~0.7元。”国内某大型光伏企业高管介绍,“投资1MW的电站需要投资800多万元,个人是拿不出这一笔资金的,因此需要部分银行贷款,就需要利息支出等;其次大型地面电站需要人工维护,比如人工检修,配件更换等,包括日照时间也很有影响,因此算下来大型地面电站度电成本能够达到0.6元~0.7元/度。第二种主要是个人分布式并网电站,1W的成本在10元左右,1W一年发1.2度电,电池使用寿命按照国家补贴20年,1W20年能发24度电,当初投资成本10元,10元除以24度等于0.41元/度,因此算下来度电成本能达到4毛。但这是很理想的状态,比如占总投资1%的人工维修费没有考虑,没有银行贷款,日照充裕,组件采购价格低。考虑到这些因素,0.4元以下是当前光伏企业迈不过去的坎。”

    与此同时,上述大型光伏企业相关人士还介绍称,“当前单晶硅19%转换率,多晶硅接近18%转换率,就已经代表全行业最领先的水平,而20%以上的转换率应该是在实验室状态。”

    某A股光伏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当前太阳能转换率20%以上规模化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应该只有在实验室中能看见,光伏技术在逐渐突破,但转换率一下提升3~4个点需要过程。当前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比较快,0.7~0.8元度电成本已经能做到,但是要做到0.4元以下暂时不太可能,不然这些火电企业都将关门。”

    “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是光伏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A股另一家光伏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能生产高效单晶硅的企业不多,发电成本各个地方不一样,西部光照条件比较好能达到0.7元,0.4元以下是以后的事情,至少未来2~3年看不到。另外如果能达到0.4元以下成本,这不仅是转换率高,所有环节都要低成本,目前整个光伏行业成本仍偏高,成本的下降还需要时间。”

    此外,也有光伏行业的人士认为,“中环单晶硅做到22%以上的转换率是有水分的,实验室这一转换率能实现,前提是没有成本的压力。太阳能电池转换率每提升零点几个百分点,都非常之难,技术设备的更新,整个设备的升级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全球光伏企业成本之王——英利集团能够做到1元成本,中环能做到0.4元?几乎不可能。”

    企业对话:中环:0.4元是全成本 吉瓦电站转换率将超22%

    每经记者 张昊

    中环股份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实现24%的转换率?0.4元度电成本又是如何计算的,考虑了哪些变量?为了解开这一疑问,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中环股份。以下为采访实录。

    NBD:公司中报披露的高效N型片的转换效率达到22%~24%,是否量产?具体产量是多少?今年中报现金流大幅增加,但利润贡献甚微,原因是什么?

    中环:公司N型片2012年上半年开始实现量产,目前N型片切割产能为1.6亿片/年,随着应用于背电极电池的N型硅片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替代普通P型硅片日趋明显。切片的厚度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薄片化能够提高单位硅料的出片数,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越薄越好。相反,良率是影响成本、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中环股份目前的N型硅片的良率超过92%,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晶体方面,公司将面向转换效率、品质要求更高的高端市场,通过投资建设N型CFZ单晶硅实现扩产;晶片方面,主要是通过滚动投资金刚石线切片扩充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来降低成本。

    201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受半导体器件产业影响,实现净利润2800万元,而公司的主要子公司环欧公司、中环光伏、中环领先、环欧国际均实现盈利。其中环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净利润3331万元;中环光伏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净利润为3860万元。

    NBD: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吉瓦项目在大小路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规划、并网、土地许可、安全、验收等关键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为何迟迟没有获准注册?

    中环:公司吉瓦项目由于涉及外资股东,制造型企业的审批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作为中美两个上市公司、两个内蒙古地方国企,本着谨慎性原则,均按照法律法规有序进行,而四方股东前期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电站部分前期已经获得20MW的小路条,同时根据公司5月份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的《共同打造“金桥光伏产业园”的框架协议》,呼市政府全力支持“1000MW低倍聚光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按低倍聚光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站建设进度及时配置路条,并核准并网。

    NBD:公司投资吉瓦项目估计今后度电成本大约会在什么水平?该项目在计算未来度电成本中,具体包含了哪些费用?电站建设完成后的转换效率会是什么水平?

    中环:吉瓦项目的度电成本随着本地化、本土化、规模化进程,度电成本能达到0.4元以下,该成本是全成本,包含电池组件、土地费用、电网接入费用、财务成本、组件配套、人工费用、设备更新和大修费、折旧费、应缴税费、运营费用等各项费用。电站运营后的转换效率会在22%以上。吉瓦高效项目完成后的发电与普通光伏电站相比,年发电量会高出20%~30%。

    NBD:当7.5吉瓦项目达产后,在并网、电网调峰与基础设施、输送电是否存在障碍和风险?中环股份已在内蒙古投资数十亿元,一共会享受多少亿吨煤的补贴?

    中环:内蒙古电力集团,作为中环股份吉瓦高效光伏中心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新能源并网、调峰,基础设施建设、输变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作为合资公司的四方股东之一,吉瓦项目在EPC及并网方面不存在障碍和风险。按照今年以来国家发布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作为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在结算上不存在政策性障碍,同时接受并网的合作伙伴——内蒙古电力也不存在操作障碍。《共同打造“金桥光伏产业园”的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对中环股份已投资完成达产的项目配置2亿吨煤炭资源,对中环股份新增投资实施到位后,继续配置相应的煤炭资源”,目前正在办理过程中。

    NBD:公司作为半导体企业进入光伏行业,是如何看待光伏行业所具备的半导体行业属性的?公司在光伏行业里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

    中环:公司作为传统的半导体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实全资子公司环欧公司是中国最早生产用于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的两家企业之一。随着市场端对光伏产业的产品品质、转换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厂房建设、生产工艺方面光伏行业越来越接近半导体行业,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公司所在的单晶硅及硅片领域,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也是如此。

    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的行业属性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发展的周期性与规律性有关联性,但也有一定的区别,降成本、提效率(品质)同为两个行业永恒的话题。

    公司在光伏行业的竞争优势包括:首先,公司持续不断地创新技术和领先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公司在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公司将技术要求更高的电子级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先进技术,以及长期积累的管理和制造经验复制至新能源领域;其次,将金刚石线晶片切割技术率先大规模应用于太阳能硅片制造,有效提高了单晶硅材料的利用率及单晶硅片制造效率;再次,中环股份作为持续经营的规范化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拥有完善的战略供应商体系、丰富的客户资源。

    NBD:25KW示范电站进展如何?该数据为市场高度关注,是否意味着规模化生产和运营的结果?是否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复制?20MW示范电站进展如何?示范电站的度电成本能否降低到与火电持平?

    中环:25KW示范电站正在按照计划进行,是完整应用中环股份N型单晶硅片的C7光伏系统。运行数据中的转换效率与规模化运营差异不大,而发电量则与光照资源情况有很大关系。度电成本情况在上面已经回答。在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的成熟的光伏电站一致,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而技术本身则会促进光伏行业本身的进步。

    NBD:公司在内蒙古光伏一、二期产能扩建8月完成,产能增加到多少?三期扩建在什么时间动工,何时结束?

    中环:中环光伏一期、二期、二期扩能项目已经形成晶体产能1.8GW,三期项目还在策划过程中。三期项目全部完成后,中环股份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总产能将达到全球前列。

    NBD:公司拥有专利的CFZ技术在什么时间实现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26%意味着什么?度电成本将达到多少?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是否具备?目前没有量产还需要哪些条件?

    中环:CFZ技术的量产工作正在积极策划过程中。转换效率达到24%~26%意味着几乎达到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值,同时如上文所述,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发电成本将降低5个百分点。目前市场条件基本成熟,公司将适时推动规模化生产,将对公司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竞争优势、保持领先水平将有重要影响。

    NBD: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在市场经营战略布局方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公司今后准备以什么方式去开拓海外市场?

    中环:公司将通过半导体材料市场客户资源、通过下游客户的资源整合、借助合资合作伙伴的资源平台,推动与国际客户的合作开拓海外市场。7.5吉瓦项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滚动开发,电站运营的商业模式行业已有通用做法,公司的合作伙伴经验丰富,“高转换效率、低度电成本”将成为主旋律,“大规模、可复制”也是公司及合作伙伴所努力的方向。

    NBD:“金太阳”工程将终结,国家对光伏补贴由原来的论系统瓦改变成发多少电的度,将对光伏行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促使下游光伏电站去使用效率更高的单晶技术?

    中环:公司认为,对于新能源电站只关注安装量而不关注实际发电是不科学的,目前的调整制度制定层面已经意识到了,光伏行业将更多地关注“高转换效率、低度电成本”。从长远看,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技术将成为主流,但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行业下游的调整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目前P型产品还会有市场空间,行业调整进一步完善时,中环股份的技术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此前财政部出台的政策是针对分布式发电,我们预计国家将在近期出台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扶持政策。

    NBD:公司如何看待国务院关于光伏新增产能单晶达到20%,多晶达到18%这一规定?是否会有大量P型单晶供应商转向N型片?转型过程中有无特别技术困难与壁垒?单晶技术路线面临其他光伏技术路线最大竞争对手可能会是什么?

    中环:我们认为此次“国八条”的出台是光伏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政策引导,鼓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于中环股份而言,20%的转换效率应该说不是门槛,是重大的政策利好。中环股份在2009年投资中环光伏单晶硅项目之初,在项目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上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中环股份2011年开始策划2012年初量产的P型转N型是根据市场需求所做的调整,在工艺技术上,拟扩大产能的直拉区熔(CFZ)N型硅片也是符合政策引导要求的。

    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行业下游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P型产品还会有市场空间,行业调整进一步完善时,中环股份的技术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在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下,单晶技术路线面临其他光伏技术路线最大竞争对手是多晶硅,而在目前的政策引导下,高转换效率、低度电成本的单晶硅更具有优势。

    NBD:“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可复制”,是中环股份主要商业模式特征。可复制性为资本市场最关注点,也是今后公司快速发展的要点,请问公司在此方面有何规划?

    中环:可复制是商业运作模式的可复制,公司在做好小规模示范电站项目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地建造大规模地面电站,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中环0.4元度电成本,引发了业内的强烈讨论,希望中环股份能加快推进华夏聚光吉瓦项目的进展,尽快实现全球领先科技的产业化,用商业化的量产数据证明其成功。即使先忽略中环即将做到的0.4元以下度电成本不计,其他光伏行业企业诸如英利集团、保利协鑫、晶澳太阳能等在当前0.7~0.8元度电成本下,突破0.4元的度电成本也是大势所趋。

    中环股份引发的业内争论,只是一个案例,光伏技术不断进步的车轮将滚滚向前,按照历史规律,度电成本每年都会下降几个百分点甚至十几个百分点,光伏发电成本越来越接近传统能源成本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低于火电成本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届时,人类的能源结构将产生巨大的改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筑底篇:光伏行业悄然复苏 华尔街热捧龙头涨数倍

    下一篇

    企业对话:中环:0.4元是全成本 吉瓦电站转换率将超22%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