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春燕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春燕 胡健 发自北京
3308亿元。这是中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今年前6个月的应收账款,如此庞大的数额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从未有过。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议上公布的上述数据显示,目前应收账款问题已经成为煤炭行业整体上比较突出的问题。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报数据也显示,应收账款和承兑汇票数额的激增已经成为煤企上市公司的普遍问题。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下滑43.8%。而今年前3月、前4月、前5月、前6月,该行业利润总额的下滑幅度均在40%以上。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应收账款的激增会给煤炭企业的长期经营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神华应收账款达251亿元
随着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价不断下跌,煤炭与电力行业的利润增长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8%的水平位于倒数第一。
已经披露2013年半年报的煤炭企业上市公司几乎全部出现了盈利下滑。其中兖州煤业由盈转亏,亏损24亿元,而中国神华净利“仅”下滑4.8%,已为煤炭行业最亮眼的成绩,中煤能源净利27.42亿元,同比下滑43.4%。部分中小型煤炭上市公司资金链已出现恶化,除净利巨幅下滑,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
而多家电力上市公司发布的2013年中报集体飘红。其中,国投电力2013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016.55%。皖能电力、黔源电力、新能泰山、上海电力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1亿元、1422.79万元、3517.59万元、4.69亿元,同比增长199.59%、155.80%、146.24%、53.35%。
在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的中报中,应收账款和承兑汇票的增加已经成为很突出的问题。即便是盈利相对不错的中国神华,应收账款也增加了61亿元,达到251.11亿元。而兖州煤业中报上亦躺着14.7亿元的应收账款,相比2012年下半年增加了58%。
昨日,兖州煤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的应收账款额度是增长的,但“目前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因为有一部分滚动结算在里边,比如下游的电企客户,他们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滚动结算的时间点”。
该人士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兖州煤业坚持“零赊销”的原则,而且对下游的客户会有信用额度,超过额度就会控制,“因为我们自己也注意到了,越是在目前这样的(市场低迷)情况下,我们就越要注重现金流的回收。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有107亿元,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应收账款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煤炭行业整体上比较突出的问题。前6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308亿元,同比增长18.88%;协会统计直报的大型煤炭企业 (产量占全国的65%左右)应收账款2593亿元,同比增长31.3%。多数企业承兑汇票比例达到7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在85%以上。
格局逆转 煤炭企业处弱势
在当前的行业形势下,在面对下游钢铁企业和电力企业时,煤炭企业已处于弱势。
“现在煤电形势逆转了,那些电厂明明有现金,还非要用承兑汇票。之前都是他们求着我们。”煤炭贸易商孙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吐“苦水”。
中煤远大咨询中心煤炭分析师张志斌向记者表示,在交易中强势的一方都会愿意把现金拿到手里,“多拿一天是一天,而作为买方,他们最想用的首先就是‘白条’,其次是承兑汇票,最后才会愿意给现金。”
“一方面是下游企业没钱,另一方面是现在煤的确不好卖。”一位煤炭上市公司证券部人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该企业应收账款增涨幅度近190%,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采用赊销模式增加”。
而另外一家地方大型煤炭集团销售人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下游钢厂的采购采取承兑汇票的方式比较普遍,“用承兑汇票主要是用户资金紧张,为了缓解当前资金压力而延期付款的一种手段”。
据中钢协统计,截至6月末,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达1.3万亿元,而利润却只有22亿元。
长安能源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李廷亦向记者表示,煤企应收账款的增加,主要原因应该并非下游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而是煤炭企业目前处于弱势地位,“现金能够带来收益,这可能是电厂拖延付款的原因,因为现在煤炭方相对弱势,拖延一段时间,也没脾气。”
“对于一些小的煤炭企业,如果有一个大单子赊销,晚回款一个月,现金流就吃不消了。”有业内人士这样来评价应收账款给煤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
李廷表示,应收账款和承兑汇票增加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部分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企业再生产出现问题。
“我们最不愿看到有些中型煤炭企业因为应收账款拿不到,资金周转跟不上而出现破产等情况。”任浩宁称,“但目前应收账款的回款期限对煤炭企业而言是非常难控制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