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6日印发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二)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优势产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桑蚕等农作物生产,支持生猪、奶牛、肉羊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鼓励发展林产业、沙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公共服务。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推动支农项目与农民合作组织对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继续实施“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耕地红线,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项目布局。合理安排火电项目,发展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抓好在建的重点水电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重点流域梯级电站前期工作。优化风电、太阳能发电布局,研究哈密风电基地项目规划和哈密、宁夏风电外送技术方案,深入研究酒泉基地风电与黄河上游水电协调运行。加强矿区总体规划管理,合理安排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鼓励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煤炭、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大型炼油、煤制燃料和生物燃料项目建设。支持重大能源装备技术改造和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快矿产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实施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规划,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设,改善矿业勘探开发投资环境,加强与周边国家矿业合作。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安排中西部地区专题,支持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强政策引导,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工程,积极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部署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任务,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优势企业牵头实施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落实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促进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推动完成一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试点项目,加快居民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展览业等发展。促进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支持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新业务,推动西部地区出版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打造一批知名旅游产品和品牌。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提出 2013 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做好在建项目进展情况跟踪及协调推进工作。继续加强交通建设。抓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成渝客专、贵广铁路、云桂铁路等在建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区际间联系通道、路网开发性新线以及既有线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国家高速公路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投资力度,继续扶持农村公路发展,重点支持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口岸、红色旅游公路及公路运输客货运站场等建设。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继续实施长江三峡库尾航道整治、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岷江梯级开发等工程。加快重庆港等内河港口规模化、专业化建设。完善机场网络布局,加强机场设施建设,扩大民航服务覆盖面,增强民航运输保障能力。有序推进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电网主网架,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渭河、四川五江一河等江河治理项目和四川小井沟、亭子口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尽早开工引汉济渭、夹岩水利枢纽等工程,在慎重研究、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滇中引水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农村水电等工程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和信息下乡活动,支持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实施西部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推进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和“村邮户箱”工程。
(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政策,修订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继续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试点调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力度。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重点环保工程。加快推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城镇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深入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节能考核评价,推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节能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西部山区美丽家园综合试点。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
(五)稳步提高社会事业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实施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尾工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布局,加强基础能力和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 年)》,推进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完善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继续向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深入开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口支援西部工作。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重点师资培养项目,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继续开展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
惠农兴村行动专项、科技惠民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继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和公务员对口培训等工作。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引智项目。
积极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急救、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和临床基地建设。继续组织开展技术支援帮扶工作,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等项目。做好人口计生服务,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水平,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
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继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稳步推进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脱贫试点和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危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全面完成青海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
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做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绿色电脑进西部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科学论证前提下,积极推进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深化土地审批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用水定额内优惠、超定额累进的水价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稳步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将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纳入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扩大试点范围。促进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探索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间互动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新修订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积极引导外商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和增加投资。规范和促进开发区发展。推动沿边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积极建设东兴、瑞丽、满洲里等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通过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边境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试点。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会展业。
(七)科学开展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认真做好《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文章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26/1601165652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