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6日印发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
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投入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和医改专项经费 149 亿元,城乡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应急能力显著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控、地方病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医疗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力度进一步加大,“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深入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不断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638 个县(市、区)纳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妇女“两癌”筛查等项目全面展开,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启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西新工程、流动舞台车等项目继续实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得到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基层科普行动专项资金投入。
(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成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的新路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已确权集体林占纳入改革范围总面积的 98.6%,4072 万农户拿到林权证。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内蒙古等 7 省(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重庆等 3 省(市、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启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取得进展。
区域合作和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明显。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份实际利用外来资金增幅均达两位数,一批电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大型企业落户西部,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范效果不断显现。内陆开发开放全面展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等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银川、西安高新2个综合保税区获得批准,遂宁等7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石河子国家级开发区和广西北海出口加工区完成扩区。批准贵阳、南宁、桂林等地口岸签证业务。陆续开放重庆、成都、西安为大陆居民赴台湾个人旅游试点城市。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投入运营,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内蒙古阿尔山公路口岸获准开放。兴边富民行动深入推进。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稳步加强。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9.2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8.9%,韩国三星[微博]12寸存储器生产线落户西安。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 年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西部地区发展形势的预判、政策措施预研和重大项目储备,不断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落实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向西开放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已有专项转移支付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预算内资金年度投资计划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支持,认真落实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的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创新型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制定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继续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严格规范西部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以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建设资金。继续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资金。扎实推进对口援疆、援藏、援助青海等省藏区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加大对特殊困难的民族自治州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宣传报道。
加强规划指导。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重点专项、区域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切实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组织开展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等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编制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地区等一批区域发展规划前期工作。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省级实施规划,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研究推动西部地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扎实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甘肃兰州新区建设,规范城市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