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蓝光集团今年以来在全国频频拿地扩张,当前此举意在借壳上市,核心目的还是为了融资。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杜冉乐 成都摄影报道
每经记者 杜冉乐 成都摄影报道
几 年 前 重 组 迪 康 药 业(600466,SH)借壳上市的计划落空后,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以下简称蓝光集团)似乎并不甘心。
8月15日,迪康药业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1个月后发布公告称,大股东蓝光集团正在与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重组方案及相关政策等事项。回顾这几年,蓝光集团从竞拍取得迪康药业的控股权算起,一直在减持股份,截至目前其持股比例接近减半,而迪康药业近日也宣布退出药品零售业。
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否还有大股东更大的企业谋略?多位成都地产资深人士认为,蓝光集团今年以来在全国频频拿地扩张,当前此举意在借壳上市,核心目的还是为了融资。
对此,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却显得较为低调,近日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短信中表示,“我在国外,过段时间回国谈。”
再启重组拟借壳上市?/
7月中旬迪康药业宣布停牌之时,成都业内就纷纷猜测大股东蓝光集团可能会有大的动作,其中不排除完成当初的重组心愿。而随着8月15日迪康药业的一纸公告发布,其停牌原因进一步明朗。
迪康药业的董秘蒋黎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关公司重组的采访,还是找蓝光集团去问。蓝光集团负责重组工作的杨姓负责人表示,以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为准,其他不方便透露。
5年前,蓝光集团以每股6.14元、总竞拍价3.3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急欲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持有后者5251万股的限售流通股,持股比例占29.9%。
在上述收购之前,已有不少媒体猜测,蓝光集团一旦顺利完成重组,ST迪康有望转型房地产,从而成功实现借壳上市。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悉,蓝光集团早在2004年就被四川省相关部门确定为60户省重点培育的拟上市公司之一。
迪康药业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蓝光集团最大的业务板块是房地产,其运营实体正是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俗称蓝光地产),1998年~2008年累计开发面积500万平方米,还被评为“四川房企综合实力首强”。报告书还披露,蓝光集团的收购事宜是为了拓展房地产业务,构筑融资平台及产业发展平台,在未来1年内不排除对ST迪康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并改变后者的主营业务,及以增持ST迪康新增股份来注入优质房地产的计划。不过,这一看似美好的构想却一拖再拖。
对于重组往事,前述杨姓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说,2008年蓝光集团完成了收购迪康药业,后来并未进一步重组。
曾在蓝光集团工作过的成都某房地产机构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蓝光集团这些年运气不好,每次发力时就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地震、楼市调控以及市场低迷。
2008年,蓝光集团因前期激进拿地、汶川大地震以及国际金融海啸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曾一度陷入资金困局。上述成都某房地产机构资深人士表示,蓝光集团到2009年就彻底活过来了,“蓝光这次重组迪康,就是为了借壳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蓝光集团成为迪康药业大股东之后,就一直在减持股份,截至目前,蓝光集团虽仍是后者第一大股东,但其持股比例已降至13.97%。与此同时,迪康药业宣布转让旗下的18家药品零售门店,退出药品零售业。
2013年以来,绿地、万达等房企巨头纷纷赴港借壳上市。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四川分会秘书长何良栩认为,蓝光作为全国性布局的房企,如何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将是解决投融资问题的关键。
蓝光加速全国扩张/
“蓝光地产明年希望新进入全国30个城市,包括天津、大连、沈阳、上海、南京与杭州等。”接近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的成都一房地产从业者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蓝光只进入了全国10个城市左右。
事实上,除了万科、龙湖、碧桂园与绿地等一线房企加速全国深度布局之外,协信、俊发、阳光城、泰禾、海亮等一些区域二线房企也发力全国扩张。
另据媒体报道称,截至8月7日,今年已有100家上市房企正在进行并购或完成并购,平均每个月有14家房企股权易主,并购资产总额达500亿元。
在锐理数据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郭洁看来,“未来5~8年内,中国房企将形成新的格局,一二线开发企业若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将永远没有做大做强的机会了,所以现在是企业生存及做强的最后机会。”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蓝光集团获取的一份内部资料发现,蓝光地产已专门将龙湖地产与恒大地产作为研究案例,并用黑体字着重强调说,要优化布局、加快周转与标准化盈利能力。
实际上,蓝光地产2012年下半年以来已快速进入昆明、长沙、青岛、无锡等全国多个核心城市拿地。8月14日,蓝光地产在时隔4年后迂回北京,再次成功拿地201亩。据悉,截至目前,蓝光地产全国在建项目40个,规模超过800万平方米。
前述成都某房地产机构资深人士表示,其实蓝光地产早在2010年就已开始全国扩张,很多地块都是高价拿下,但没有龙湖扩张那么快,2011年恰好遇到市场调整,蓝光步伐又放慢了,如今又在加速扩张。
据悉,蓝光地产在2009年底曾以2.43亿元拿下北京市丰台区一地块,但因楼面价偏高造成项目定价“骑虎难下”,一度受挫。业内人士认为,蓝光首次进京遇挫,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来的扩张步伐。
不过,杨铿前不久在集团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连续几年都在原地踏步,我思考了很久,这个怪圈究竟在哪里?我认为根本在人。每一次在制定第二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各种各样市场困难的客观条件。”
上述内部资料还透露,下半年蓝光地产计划打好省内保卫战,稳固成都市场冠军地位,在几个月前刚拿地的长沙、青岛与无锡12月份要全部开盘等。
“像蓝光COCO系列产品,都是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刚需产品,结构不复杂、面积小、功能全、总价低与高赠送等特点融为一体。”熟悉蓝光的某地产资深人士表示,这易于向全国复制扩张。
今年初,杨铿在接受成都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一定要有全国性的房企,蓝光作为成都房企的代表,具有标杆效应,“蓝光的全国布局一定是向环渤海、长三角、西部三个区域集中,这三个板块的投资力度和密度都会加大”。
融资填补资金需求/
前述成都某房地产机构资深人士表示,杨铿今年以来多次进入媒体视野,就是为了公司上市融资的需要。
实际上,仅拿地一项,已让蓝光地产耗资不菲。去年8、9月份,蓝光地产突进昆明,分别以106%和75%的溢价率取得西山区老海埂路片区两地块,总耗资4.4亿元。今年4、5月份,蓝光地产长途奔袭青岛、长沙与无锡拿地,总耗资12亿元,其中长沙项目溢价率86%。7月底,蓝光地产重庆拿地耗资4.56亿元,溢价率115%。近日,蓝光地产在北京新拿地块耗资15.8亿元。
而在本土市场,蓝光地产亦尽显成都“一哥”霸气。据锐理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蓝光地产拿地538亩,耗资高达53亿元,其中,武侯区半边街近百亩的一地块,蓝光耗资13.2亿元,溢价率143%。
据锐理数据研究室分析称,“高溢价、高地价”在今年上半年的蓝光拿地中频频出现,蓝光年初宣布了全年冲击200亿销售目标,还定下了10年冲击1000亿销售额的长远目标,土地储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但过高的地价,对其产品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杨铿今年初曾公开表示,去年蓝光地产销售额120亿元,而拿地支出100亿元,今年将有150亿元用于拿地。另据克而瑞研报显示,蓝光地产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91亿元。
有房地产专家认为,对于扩张型房企,本身的资金需求量较大,销售回款仅是获取资金的一个渠道,而大量的资金仍需借助金融杠杆,雄厚的土地储备正是获取金融杠杆的利器,蓝光地产频频拿地也可能有这方面的意图。
内部资料显示,蓝光地产专门成立了一个资金管理中心,就是为了推进“地产+金融”战略,通过多种创新模式实现资本介入拿地,运用资本杠杆,提升公司的拿地能力,并与诺亚财富、平安、中铁等机构结成合作联盟。
据悉,在蓝光地产携手诺亚财富之前,阳光城、隆鑫地产等房企已与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公司成立了地产基金。去年11月底,“歌斐蓝睿”地产股权基金成立,计划三年内为蓝光募资100亿元以上,助力加速扩张。
去年初,蓝光地产还与中铁信托成立了20亿元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10%~12%。据中铁信托最新的信披显示,截至今年3月,蓝光地产总资产212亿元,总负债139亿元,负债率65%,账面资金22亿元,短期还款压力不大。不过,去年二季度末,蓝光地产负债率仅58%,不到一年,负债率已提高了7个百分点。
近期,多家上市房企集中公布了数百亿的再融资预案,业内人士认为,房企再融资或将迎来结构性开闸,尤其是针对地产开发环节将会松绑,楼市调控将建立起更为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比如,金科股份在停牌4天后祭出43亿的巨额定增计划,一个原因在于金科2011年借壳上市后一直未能在股市融资,导致高成本的信托与银团贷款规模剧增,负债率也持续高企。华西证券某资深人士认为,与金科彼时的借壳上市相比,蓝光当前面对的市场环境要好得多。
郭洁表示,现阶段各大房企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时,必须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因此各种形式的融资都是房企所探寻的,“上市融资是各类融资手段中‘成本最低、风险最低、相对容易’的一种方式”。
(实习生李红瑾对本文亦有贡献)
突破成都蓝光地产今年频繁拿地
青岛
4月24日总价3.44亿元面积:69亩
长沙
5月9日总价4.49亿元面积:46亩
无锡
5月16日总价4亿元面积:137亩
重庆
7月29日总价4.56亿元面积:76亩
北京
8月14日总价15.8亿元面积:201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