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罗碧 发自深圳
——专访地产圈的“数学家”、卓越集团执行总裁张远
每经记者 罗碧 发自深圳
记者观察
在众多大牌房企参与的前海首批两块地皮的争夺战上,以124亿元胜出的卓越集团,一改往日的低调。
对去年初刚升任执行总裁的张远来说,这一年的生活有点累,这两天说话太多,尤其累。
8月1日下午5时30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见到张远时,他穿着一件横格子条纹的T恤,头发微蓬,不像是刻意整理过。
在两个小时的访谈中,张远一直颇有兴致,时常在问题刚落下的瞬间,很快地接过话头。激动时,会提高嗓音,并以掌击案。讲到趣事和经历后,会长时间大笑。他还会漫不经心地评价前领导、现领导、地产界大腕名人,然后补上一句“我是在开玩笑”,以及并不严肃地提醒说“这你可别写”。
让张远感到满意的是,整个采访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打扰。他认为,这是集团所有事务规则化后效率提升的表现。
这名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Klein)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后,一大本领就是把所有涉及到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事情简化,用他的方法计算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判断企业空间拓展的方向,拟定以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增加集团利润的计划。
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张远的生活,他不爱繁复或掺杂其他目的的运动,只爱散步、打篮球以及偶尔跑步。他的办公室布置简单,基本没有亮眼的装饰品,办公桌上唯一的小摆件是一个紫砂泥三面猴,一只以手蒙眼、一只用手捂耳,一只用手遮嘴。
“这可能代表了我的人生态度,不看、不听、不说。”张远说。不过他也表示,总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三点。
近年来,张远频繁出席各种论坛,发表自己对行业,尤其是对商业地产行业的看法。他说,自己骨子里还是搞研究的人,很多东西还是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如果我离开岗位,到社会上,我还可能是个‘愤青’,看不惯的东西还挺多。”张远说。
“前海拿到地,我们偷着乐”/
NBD:卓越拿到前海地块时,好像说你在外地出差,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张远: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惊喜。本来只想拿一块,同时拿两块也挺好。这就相当于一个家庭想要小孩,检查出是双胞胎,不能说不要了吧?养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养。
NBD:听说昨天已付62亿元,这部分钱是自有资金还是贷款?
张远:昨天下午2点过就把62亿元交完了,是从卓越账上划过去的。这几天不可能从银行贷款,谈不下来,哪个银行这么快能给钱呢?都是从卓越各个分公司的账户里调出来的,到处调,过了中午才调齐,也并不是那么顺利。
NBD:按房地产行业的一般规律,买地的金额不能超过销售额的60%,卓越远远超过了。
张远:不能按这个算,卓越持有的商业,如果全部卖掉,300亿元也能卖到。业界在解读卓越时,要注意到卓越没有卖的东西。
NBD:以前卓越好像很少出现在公开土地拍卖市场上,据说当时卓越世纪中心的地块是协议出让,还有好些地是划拨的?张远:也不是,世纪中心是和皇岗村合作。前海地块必须通过招拍挂,我们也还是拿下来了。所有竞买人中,卓越最没名气,但卓越在深圳还可以,全国商业地产排名我们能排前三,前面是万达、凯德。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我们刚拿了一个商业地产大奖,第二天我们就拿这块地,说明业界早认可我们了。
我们和绿地为什么(报价)差距小,主要因为绿地在商业地产上也很强,同行在评估标的价值时,会比较接近。而且,深圳是我们的本部,有相对优势,这地不能不拿。
NBD:有没有想到,这次前海拿地后,卓越会这么受关注?
张远:我觉得是巧合,拿下两块地的金额加在一起,虽然算是个地王,但单价并不高。对我们做商住的来讲,通过对前海的预期和发展规划的研判,2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单价,一年以后,你们不会来怀疑我们为什么敢拿,最好是欣赏我们为什么拿(大笑)。
NBD:并不高的楼面单价,也让外界猜测你们是不是事先有过沟通?
张远:这次拍地是公开的,几家都在争,实力都比我们大。我们都是现场填的数额,然后扔进去,哪有什么沟通?那些大公司,不可能陪我们这么玩吧?只能投一次,这是规则,大家都得遵守。
NBD:有人说,卓越这次前海拿地,是为以后上市做准备?
张远:卓越2009年就可以上市了,是我们自己退出了。本来整个流程已做完,可以直接上市,老板(卓越集团总裁李晓平)说卖便宜了,就没上。卓越一直以上市公司标准要求自己,要做到随时可以上市。但我们要算帐,要合不合算,上市是要成本的,会稀释股份,现在卓越也不缺钱,我们和银行的关系挺好。
NBD:今后还有上市打算吗?
张远:现在市盈率这么低,老板肯定更不愿意了。这个事外面一直很热,找我们的人也很多,但我们内部对这件事很冷,老板一直不发话。
“在卓越,我是最不懂地产的”/
NBD:你到卓越有多久了?
张远:我2008年到卓越,挂着副总职务到长沙公司干了3年,全盘接管是从去年1月份。
NBD:你全盘接管后,给人感觉卓越的动作更快了一些。
张远:对,我性子急一些。
NBD:体现在公司战略上有什么不同?
张远:对周转率、对效率的追求更高一些。我们现在的战略叫“商住并举,货如轮转”。“商住并举”是一直强调的,“货如轮转”是方式方法。现在房地产商靠持有、靠囤地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提高周转速度。
今年我们提出了12字方针,第一个就是快周转,在效率、效益上必须提起来,该卖的就要卖,比原来更快一点,被大众关注的机会也就更多。
NBD:以前卓越确实比较低调。
张远:我觉得我们还是要让大众认识卓越。在市场经济中,别人对你不了解,这不是件好事。
NBD:我知道你以前在赛格集团待过,这两个行业跨度挺大。
张远:我以前没在房地产行业做过,在卓越,我是最不懂房地产的。
NBD:那你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张远:主要是做管理,曾经在长沙做过3年。我此前在国家发改委工作过,跨度是很大的,不过涉及的很多工作是相通的。
NBD:比如?
张远:我强调逻辑性,每个专业部门的同事跟我谈事,我就要求每件事3分钟之内就讲完,3分钟之内没讲清楚,那就是你还没搞清楚。记得我读大学时,老师就说过,再复杂的数学概念,如果1分钟内给一个买菜的老太太讲清楚,你就吃透了。
NBD:以前没干过这行,下属服你吗?
张远:我不知道,应该还好吧?首先你讲道理应该能说服我吧,当然还有一个管理上的问题。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没人学过房地产专业,都是干出来的。
NBD:可你之前也没干过这个行业。
张远:我的理解能力还是行的,我读书是个好学生,房地产业我目前学位应该最高的。我觉得理解这个行业,问题还是不大,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
我大学是在成都电信工程学院读数学专业,研究生是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应用数学,就是陈景润那个所,博士就跳到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干了两年后,美国宾西法里亚大学的劳伦斯·克莱因 (LawrenceKlein)让我去他那里读博士后,也是搞数量经济学。我在那儿待了一年半,就不想干了。
NBD:为什么?
张远:我发现这个行业没前途,第一,数学方法描述不了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第二,现在的数据支撑不了我们所要的方法。我就跑到NYU(纽约大学)斯顿商学院去读MBA,我和房地产业靠得最近的是最后这个,现在那么多人读MBA,管理上的东西还是相通的。回来后去了赛格,待了三四个月,做董事长王殿甫的助理。后来特发(深圳特发集团)把我招了过去,当时把特立重组交给特发做,我也就做了3个月,把特发重组的案做完就走了。
NBD:为什么在每个公司都待这么短时间?
张远:可能我喜欢自由些。
NBD:在这里自由吗?
张远:还算自由。我在深圳两个大企业都待过,在特发是经济师,主要觉得干久了没意思。
NBD:那你觉得地产行业有意思吗?
张远:当然有意思,这个一直都在调控的行业,自己却成长得很好。而且我对宏观经济比较了解,我曾在国家计委,即现在的发改委,搞过宏观经济预测。
NBD:那是什么时候?
张远:1984年到1990年。那时候我是专家,到处去讲预测方法,一天也能赚三五十元。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进到这个行业来了。
NBD:进来后有什么感受?
张远:我在长沙的时候,就有记者采访过,称我为“地产书生”。我干一件事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我当时就说,3年内我肯定要离开这个位置,3年后我就走了。
NBD:现在这个位置上,你有什么进一步打算?
张远:也是3年,我跟他们都讲了是3年,太累了。我在任何一个单位,行业都没超过3年,我不愿意做循环往复的事情。3年时间把各个专业条线的体系建起来,运营半年,很好,就可以了。我愿意去花时间想它的问题,但不愿意去天天做日常的工作,循环往复的工作很烦。
NBD:你和李晓平都是学数学的,是巧合吗?
张远:我和李晓平是本科同学。其实算账都是投资发展部在算,但我能理解,知道调哪个数会产生什么结果。这个还是能把握的。
NBD:你们既是同学,又是工作伙伴,有哪些不同?
张远:我们都是学数学的,都很理性。但李总对形象化的东西、设计的东西、有美感的东西,很有直觉和天分。大学时大家就说他选错专业了。我是死脑筋,一是一,二是二,是脑子不转弯的人,比较死板。
NBD:对李总一直强调的美学、“生活美学”概念,你怎么理解?
张远:我觉得数字最美,数学最美。我觉得这也是卓越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好的东西绝大部分都延承下来了。
NBD:那改变了什么?
张远:改变的可能就是内部机制、薪酬体系,这些都是大改。薪酬体系是我们去年动得最大的,就是说要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我说服老板给政策,保证老板说话算话,至于能不能挣钱,就看你自己,实际上去年99%的人收入都翻了一番。
以前只有20多亿元的销售额,现在有100亿元,公司增加的比员工多得多。按原来的销售方式,销售费用基本占销售额的五六成了。我去年同样是这些人,只不过干得快一些,几年的工资一年拿,老板、员工都赚了。
NBD:你制定的规章制度更明确?
张远:是,我天性追求自由,但管企业又必须得靠这个,所以在我内心还是有反差,人格上也有分离。今天我算是下班走得最晚的了(19点),平时到点就走。但对房地产企业来讲,加班是常态,我是卓越唯一正点下班的人。我认为,如果到下班点还没干完,就是效率太低了。
“不好的位置,卓越绝不进去”/
NBD:外界说,卓越能在深圳中心区有这样的发展,跟政府的关系密切相关。
张远:那我们首先要把政府的政策解读清楚。
NBD:那私下呢?
张远:私下交朋友,这好像没问题吧?我们反正也没什么,很正规的,我在长沙3年,长沙规划局的一名领导被抓,约谈了很多开发商,但没有约谈我。我们还是很规矩的,有时候过分就越线了。
NBD:卓越以后还是会专注于商业地产这一块吗?
张远:我觉得这更多取决于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我觉得还有10~15年的发展期,商业地产可能压力会来得早一些。我到处都在讲,满城都是综合体,繁荣背后有风险。各个城市的综合体里都含有商业,但其实并不是市场的需求。
比如政府想旧城改造,就希望能改变城市形象,建一片漂亮的楼出来,而且还要世界500强驻进来,增加税收。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没有错。但你想,到处这样要求,就不可能实现。这是想像出来的,多了一个综合体,一个商场,需要有多少人口基础来支撑,这也要有科学论断。
在需求方,电商的冲击太大了。今后的大商场,就是一个展示厅,大家来看,但不在这里下单,会回去按鼠标下单。供给方也是臆造出来的,一方不断地增加,一方不断地萎缩,碰撞的结果是什么?
NBD:可商业地产正是卓越的主业啊?
张远:商业地产也有相对优势。卓越的位置都挺好,不好的位置或者判断周围的竞争度太大,我们绝不进去。青岛项目拿下来,青岛市专门命名那个地方为中央商务区。这方面卓越还是有先发优势,做还可以做,但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精挑细选。
NBD:所以卓越开始更多进入旧改项目?
张远:抢地嘛,现在深圳没地了。NBD:旧改会催生出很多写字楼。
张远:是很麻烦,所以我们今年上半年就在卖卓越城,上半场没有竞争者。我下半年陆续卖一些,这一片的写字楼应该还是跟着卓越来定价吧,卓越在写字楼这一块还算是标杆。
NBD:卓越自持会减少?
张远:这个也是相对的。总量肯定会增加,但比例会不会减少,不能太死板,很多人老问我是8:2还是7:3(销售和自持比
例),说死了没道理吧?毕竟分
母分子都是变量。大致行就行,我总的还是为了赚利润,加快周转。
NBD:因此对卓越来讲,提高周转也不一定要通过调整产品业态来实现。
张远:是的,写字楼跟住宅还不一样,它的功能更明确,住宅的要求更复杂,而且不可能不卖就租。所以写字楼挺好的,但是商场比较麻烦。
NBD:卓越不会在商场这块扩大?
张远:我们的商业军团前天(7月29日)正式宣布成立,人现在可能是(各部门中)最少的,但我说地产给你们创造了一顶帽子,中国商业地产排第三的帽子,顶着这个往前走,没问题。
“房产行业还有10~15年”/
NBD:你刚才说房产行业还有10~15年,这是基于什么得出的判断?
张远:凡事总有个极致,中国不可能造出13亿套房子。学数学的人就这样研究问题,总有个极限,终端不是无穷大,现在在不断地造房子,不断地逼进这个极限,总有不造房子的时候。
NBD:那10~15年如何算出来的呢?
张远:根据城市化率啊,现在到53%,到70%左右建房的速度就会降下来,现在每年增长1.8~2个点,这就是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卓越现在一般都是在一二线城市。
NBD:你不看好三四线城市?
张远:看怎么分,三四线城市本来是动态的,我现在讲得很清楚,三点一线可以投,三点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一线就是西安、重庆、成都、武汉、长沙,中西部的部分省会城市。其他地方为什么不能去?中西部的人口这几年是净流出的,只有省会城市是净流入的,净流出的城市哪里敢进去?
NBD: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被业内看成是利好。
张远:今年应该是比较好的时机,与我们对宏观的判断也是一致的,还能大干,可以大干。很难得有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出来。
NBD:今年以来进行的金融体制的改革,你觉得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张远:金融体制的大改革,短期内可能会提高资金的成本,但长期来讲,对民营企业绝对是一个大利好。许多房企为什么敢那样拿地?成本低啊,我们的成本肯定比它们高。今后如果利率改革,上不封顶,银行不可能把这个利差让给国有企业去赚,对大家都公平了。我不害怕,我欢迎金融体系改革,包括利率放开、私人银行的开设等。
NBD:你一直在提在呼吁公平。
张远:政府倡导的是要走市场化道路。任志强说得很清楚,商品房这个东西,有钱就买,没钱就不买,在钱这个事上,它相对是公平的,这恰恰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公平和效率。但保障房不一样,凭什么你有资格我没资格?保障房说了这么多年,建起来多少,最后还是得大的开发商,让开发商来解决这效率。政府完成不了这个东西,效率和公平应该让市场来解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