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8月2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就业招聘制度改革,促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人员。
事实上,今年5月国办发出的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业内专家普遍担心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制度类别不好定、级别不好分,短期内很难推出。
据业内专家介绍,国企高管的聘用方面,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所以只能依据一些看得见的指标,如利润、经营规模等。这些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通过更加细化的分级分类,更加准确地通过激励机制来反应国企高管的贡献,将是未来国企高管薪酬改革的方向。
一位知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国有企业的分类,一是按照经营规模大小划分,一是根据垄断型大小划分。
从两方面的分类来看,争议较大的还是后者,因为很多国有企业一直否认垄断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中央不断提高垄断型央企红利上缴比例,自留利润减少。
2010年,国家就曾将烟草、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型央企上缴比例从10%提高到15%。今年2月,《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就已经定调: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据了解,在这些中央企业中,垄断型企业收益上缴比例将会更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委员、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认为,通过这些类别来划分国企高管薪酬级别,还是有很多问题,操作性也不是很强,即使划出了标准,如果标准本身充满争议,很难期待有多大效果。
除此之外,国企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没有列入 “国企高管薪酬改革”之中,也是业界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朱俊生指出,国企高管的薪酬只是其收入的一小部分,另一部分是大量的在职消费。“现在真正做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大面积的都在下面,后续需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朱俊生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