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券商业务板块冰火两重天

    证券时报 2013-07-12 09:00

     

    当创新和效益捆绑在一起,券商厌旧情绪一览无余。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券商目前普遍对当期收益看涨的创新业务重点投入,例如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以及资管通道业务;对零售通道、研究、股票自营等传统业务兴趣索然,部分大型券商已停止对研究业务的投入。

    两融业务赚钱容易

    数据显示,海通证券(600837)今年上半年累计净利润为24.42亿元,位居上市券商第一;同期中信证券(600030)累计净利润为18.03亿元。除去新股首发放缓对中信收入的影响因素,很多业内人士将海通超越中信的原因归结于创新和自营,尤以融资类业务为亮点。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高管表示,“融资融券开闸初始,海通证券就将此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推动,后期的约定式购回以及股票质押式回购等等亦然。”

    数据显示,海通证券2010年~2012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分别为3687万元,2.72亿元和4.37亿元。加上佣金收入,保守估计海通证券前三年两融收入超过10亿元。此外,海通证券两融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0.3%增长至2011年的2.9%,去年则稳步提高至4.8%。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表示,今年融资融券业务对中信证券的收入贡献有望比2011年翻两倍,2011年该公司两融收入超过2.43亿元。

    两融业务受券商欢迎的原因除了收入高,还包括投入少。据了解,除一线营销人员之外,很多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人员不到50人,一些大公司总部融资融券相关人员甚至少于30人。

    “我们公司资金部人员不到20人,除了两融业务,他们还需要开发其他融资类和创新类业务。去年公司融资融券收入超过4亿元,即便和营业部分成之后,总部人均收入也相当可观。”深圳某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人士说。

    融资融券的利差收入模式让券商体会到四两拨千斤的威力。“融资融券在我们管理层看来基本属于不费力气就能收钱,因此热情非常高。”北京某大型券商一营销人员称。

    资管通道收入超管理费

    除了两融业务,去年规模井喷的资管通道业务也因赚钱快而备受追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规模已超过3.5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至少有3家券商相关业务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最高规模约5000亿元。尽管通道业务费率已低至万三,甚至万二,但很多券商资管部门仍可以每年在此业务上斩获数千万元收入。

    相当数量的券商相关业务收入高于资管产品管理费收入。“尤其对一些主动投资业务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中小券商而言,通道业务的吸引力很大。”华泰证券(601688)一位部门负责人称。

    “如果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平均费率按照万五计算,收入也能达到5000万元。即便费率低至万三,收入也有3000万元。”上海某上市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集合小集合等产品管理费率多为1%,也就是说,50亿元的产品规模管理费收入才能达到5000万元。

    事实上,不少券商目前管理费率低至0.5%甚至不收管理费,加之付给银行渠道的尾随佣金,券商管理费收入所剩不多。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规模今年或许仍将增长。“只是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5万亿元是券商行业的上限,增量如果是1.5万亿元,还能为行业带来7.5亿元收入。”他说。

    部分券商

    停止卖方研究投入

    券商对赚钱轻松的新业务热情满满,但对部分传统业务却毫无热情,甚至将一些业务打入冷宫。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由于长期入不敷出,一些券商将卖方研究转为对内服务,部分大型券商则停止对卖方研究的投入。

    北京一家去年基金分仓收入靠前的券商研究所,今年上半年收入约为1.2亿元。“下半年公司的目标是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并要求我们明年开始自负盈亏。”该公司研究所一销售人员称。

    其实该券商对卖方研究大力投入仅两年时间,今年上半年虽然基金分仓收入仍然过亿,但研究排名直线下滑。“管理层对研究所的研究能力和品牌贡献度失去信心,加之研究所又不挣钱,公司没有耐心再投入下去。”上述人员称。

    卖方研究每年过亿元的投入让很多中小券商倍感吃力,研究所成为内部的一个鸡肋。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副总经理表示,本准备投入卖方研究凸显公司品牌,但卖方研究不赚钱,分析师团队也不好管理。“对内服务需要付费,本来研究就做得不好,经纪业务部门不如去买别的券商报告。”他说。

    而不少券商的研究所已经转型。包括华泰证券在内的一批券商已经将研究所的定位转向内部;此外,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大型券商从研究所内分出一部分人员,成立专门服务内部经纪客户的投资顾问队伍,以平衡内外业务需要。

    暂停股票自营业务

    传统的股票自营业务被部分券商叫停。中信证券、安信证券等公司近年大幅缩小股票自营的投资占比,部分券商甚至暂停股票自营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深圳某家大型券商去年已解散股票自营队伍。该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私下透露:“自营业务近几年大起大落,虽然有些年份能赚几亿元,但更多时候都在亏钱。”

    自营带给券商的教训的确深刻。2008年东方证券自营亏损8亿元,导致该公司首发募股无奈延迟;中信证券2011年自营亏损超过10亿元;东北证券(000686)等风格激进的券商自营业绩多年来如同坐过山车。整体而言,股票自营较为稳健的券商寥寥无几。

    与之相反,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品类自营业务在风控得当的前提下,收入则相对稳定,由此受到不少证券公司的垂青。

    中信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公司正逐步提高融资融券、权益衍生品和另类投资等低风险业务资产配置,以摆脱股票自营波幅过大所导致的业绩大幅波动。

     

    原文:http://stock.hexun.com/2013-07-12/156057600.html

    上一篇

    食品安全监管趋严 检测市场百亿蛋糕待享

    下一篇

    长阳改变预期 蓝筹股轮动成后市主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