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兴市场危机袭来 谁是下一只“黑天鹅”?

    2013-07-08 00:47

    热钱开始从其股票和债券市场撤离,最致命的是,外汇储备的持续下滑削弱了它们抵御资本逃逸的能力。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印度:卢比的新一轮衰落

    每经记者 杨可瞻

    贫穷、腐败滋生和糟糕的基础设施,困扰着印度经济的复苏,但这个金砖国家的麻烦远不止于此,由于外贸逆差不断恶化,加上卢比贬值,经常账户危机很可能随着美联储退出史无前例的QE政策,一触即发。

    经常账目接近历史最差

    “卢比”一词意即“银币”。在19世纪,当时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系以黄金作为标准,随着美国及欧洲殖民者发现不少银,银与金的相对价值也随之下跌,印度不能以标准货币从外界采购,这事件称之为“卢比的衰落”。眼下,卢比或许正在经历新一场衰落。

    彭博汇编的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印度卢比对美元累计下跌7.9%,在亚洲11个主要货币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好于日元(-12.6%)。印度卢比是印度的通用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印度卢比贬值,理论上可以提振印度的出口,但事实却不尽然。今年5月,印度出口同比下滑1.1%,为自去年12月以来最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不少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出口产品质量无法与欧美或东亚相比,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又削弱了该国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出口疲软,印度的贸易逆差(出口小于进口)急剧恶化,据统计,今年5月,贸易逆差为201亿美元,创6个月来最差,逼近200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208亿美元。

    卢比贬值加上贸易逆差扩大,后果是经常账目将承受巨大压力,推动其占GDP的比重快速走低。今年1季度,该比重降至-5.1%,虽然略好于去年4季度时的-5.4%,但仍然为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第二差水平。经常账户是一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品贸易收支,以及服务贸易收支。

    事实上,印度并不是一个极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出口占GDP的比重仅为25%,低于中国的31%,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经常账目恶化?一方面,印度卢比大幅贬值,令印度企业的美元债务压力急增;另一方面,随着金价暴跌,印度加大进口黄金,导致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值扩大。

    彭博资料显示,印度6月外汇储备为2878亿美元,较5月下滑1%,今年以来累计下滑超过3%。印度外汇储备的峰值发生在2011年9月,当时一度高达3210亿美元。外汇储备越多,越能抵御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波动,因央行可以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本国币值。

    资本大幅流出不可避免

    印度经济陷入了一个怪圈:经常账目恶化削弱了印度卢比的吸引力,印度卢比大幅贬值又加速恶化贸易逆差,但这还不算是噩梦,随着美联储欲削减购债规模,印度糟糕的经济正驱使外资大规模撤离。

    来自彭博的资料显示,4月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为26.7亿美元,低于今年以来的平均值27.7亿美元,同时远低于去年9月的47.6亿美元。

    资本项目方面,截至今年1季度末,印度尚未遭遇较大的冲击,其金融与资本账户总额为205亿美元,虽较前季下滑35%,但仍高于过去1年内的大多数时候;从BOP(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看,外国投资和贷款余额仍表现强劲,但银行资本余额、本币债务服务和外汇储备均出现颓势,其中银行资本余额连续3个季度下滑。

    截至上周五收盘,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7.46%,自6月以来累计反弹超过30个基点。数据暗示针对印度长期国债的抛售还将继续,因为自今年初以来,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62个基点,是亚洲14个国家中唯一下降的,其同期平均值7.73%,较当前水平高出近30个基点。

    印度国债收益率涨幅不如其他亚洲国家的原因之一是,印度央行年内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合计降息50个基点,为长期利率走高制造了一些障碍,但另一方面,由于印度卢比大幅贬值,提升了通胀压力,也自然令央行再放宽货币政策需要三思而行。

    数据显示,印度5月综合CPI同比上升9.3%,远高于3个月存款利率8.25%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7.46%,换句话说,投资者无论将钱放入银行还是投资国债都是亏损的,因为收益率跑不赢物价上涨的速度。

    如果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持续升温,印度的资本净流入可能大幅收窄,甚至转为净流出,就没办法弥补经常账目赤字缺口,届时经常账目危机将不可避免。

    这样的后果是,外资将大幅流出,造成印度卢比、股市和债券市场同时大幅下跌,印度的经常账目赤字将创历史新低,印度央行将不得不加息来稳住汇率,但这会牺牲经济增长。

    今年1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4.8%,自去年2季度以来首次摆脱放缓,但仍低于金融危机以后的峰值11.4%。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泰国:金融危机魅影再临

    下一篇

    印尼:低增长高通胀困局难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