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陷民间借贷泥淖 湛江地产龙头嘉粤集团或被“分拆”

    2013-07-03 00:48

    公告显示,嘉粤集团破产重组项目拟将14家有资产、有经营价值的公司分为13个重整项目,意向投资人可以参与其中一个或若干个重整项目的投资。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罗碧 发自湛江    

    每经实习记者 罗碧 发自湛江

    6月24日晚9点半,嘉粤集团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朱兴明准时出现在集团旗下君豪酒店的会议室里。他满眼血丝、顶着黑眼圈,声音有点嘶哑,但精神仍然饱满。他见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君豪酒店把我害惨了”。

    这家刚刚为朱兴明赢得他梦寐以求的“鲁班奖”的酒店,因为高达近20亿元的投入而将嘉粤集团的资金链彻底拉断。

    根据嘉粤集团内部人员介绍,2012年10月,君豪酒店项目获国内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随后,因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爆发,2012年11月21日,朱兴明主动向湛江市中级法院提出嘉粤集团34家关联公司破产重整的申请。

    今年6月19日,嘉粤集团等34家关联公司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湛江举行。根据债权人会议披露的信息,通过破产管理人的初步确认,嘉粤集团债权金额为61.19亿元,为迄今为止全国标的额最大的重整案件之一。

    平日与朱兴明接触时间最多的助理朱华诚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朱兴明近日见到他总会问,“你觉得我们这次能度过难关吗?”朱华诚说朱老板压力很大,希望从外人那里获得信心。当记者以同样的问题问朱兴明,他顿了顿说,“我还是有信心。我们企业只是出现了休克,需要停顿下。我们是活马,这匹活马只是生病了。”

    昔日辉煌/

    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汇景名都楼盘的一侧,是一座外表普通,内部装修也很简单的三层小楼,嘉粤集团总部以及多家关联公司的办公室设在这里。小楼里看上去有些冷清,大堂和各楼层的前台处都已无人。在位于三楼的集团总部,走廊灯已关闭多处,工作人员介绍说是“为了节省”。

    朱兴明对记者说,原本打算近两年把总部迁往广州,“广州的融资平台比湛江好很多,如果早点搬过去,可能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危机。”

    在见到朱兴明之前,嘉粤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各个层级的职员在向记者介绍他们老板时,都会强调朱老板是上世纪90年代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和湛江大多数包工头出生的老板不一样,他是个有理想的人。”

    朱兴明是湛江市坡头区人,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之后进入事业单位工作。2000年,朱兴明辞掉工作带领6名员工创办了建筑工程公司,2002开始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

    根据嘉粤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嘉粤集团有限公司等34家公司破产重整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显示,嘉粤集团目前共有包括嘉粤集团有限公司、君豪酒店有限公司等在内的34家公司,注册资本合计为9.311亿元,员工约3150人。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施工、酒店管理与经营、生产销售建筑材料、融资担保等。

    据嘉粤集团内部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嘉粤集团在湛江共开发了十余个住宅和商业楼盘,并因在当地建起地标君豪酒店而在湛江家喻户晓,成为湛江市的地产龙头企业。

    在嘉粤集团官方网站的首页,有一段2010年为庆祝嘉粤集团成立10周年而拍摄的短片。从不愿意露面的朱兴明在短片中说希望嘉粤集团能走出湛江,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据朱兴明的妹妹、从2008年开始主管嘉粤集团财务的朱小华介绍,嘉粤集团在被称为房地产调控最为严厉的2010年之前,资金链没出过问题。即使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嘉粤集团也没造成太大影响,在这一年,君豪酒店的土地进行了平整。

    朱小华回忆说,2009年信贷政策放松,嘉粤集团在湛江开发的楼盘销售情况都很好,资金回收也快。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的情况下,朱兴明投入开发的项目增多,并开始进入广州。

    朱小华回忆起当时在广州开盘时的一个情景,她说嘉粤集团在广州开发的一个楼盘,在开盘前公司将售楼价定为5000~6000元/平方米,但开盘前一天,发现对面楼盘开盘,开盘价为11000元/平方米,公司立即决定改开盘价,将开盘价调至9000元/平方米。

    正是在近乎疯狂的市场环境下,朱兴明投入的项目越来越多,“一个楼盘接一个楼盘,项目从没停过。”

    嘉粤集团的业务在这几年不仅在区域上得到拓展,业务本身也从最初的建筑、房地产开发拓展至混凝土生产和销售、建筑建材生产与销售、装修、物业管理等领域。

    根据嘉粤集团聘请的第三方机构审核,截至提出申请破产重整,嘉粤现有资产总额达75亿元。而根据嘉粤集团管理人《工作报告》,经汇总,嘉粤集团资产评估总价值共计49.53亿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给住房信息“脱敏”需要决心

    下一篇

    半年内注销8家海外子公司 华锐风电称无关美国超导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