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中国A股市场?”早几年前,已经有媒体拿这句话作为大标题了,现在还要旧话重提吗?是的,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当下大家仍然有必要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A股市场熊冠全球是有传统的,本来已经不值得大家去关注,或者说,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麻木了。但是,郭树清曾经发起的一系列制度改革以及肖钢上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目前仍然在继续推进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又勾起了大家对A股市场的期待。然而,经过数年的、多种的制度改革之后,A股市场仍然逃不出熊冠全球的困境。究竟是什么导致A股市场如此之熊?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全球和中国经济的滑坡、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以及近期发生在中国的“钱荒”是三个主要原因。我不能认同这些分析,因为这些都只是表象。
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的确疲软,但欧美的经济表现比中国还差,为什么欧美股市强,而中国股市弱?这是说不通的。A股市场从来就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历来和A股市场走势不相干。只能说,当中国宏观经济强势的时候,A股市场没有出现强势;而当中国宏观经济弱势的时候,A股市场更不可能出现强势。总之,无论中国宏观经济强或者是弱,A股市场的表现都是弱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再看外资流出新兴市场,这也不是大问题。印度尼西亚综合指数今年上半年录得10.41%的升幅,而印度孟买股指同期大体持平,大家都是新兴市场,都有国际资金流出的问题,为什么A股市场就比人家的弱呢?
再看近期中国的“钱荒”,经过6月下旬以来的讨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正如央行指出的那样,整体而言,中国流动性仍然充裕。目前中国狭义货币高达103万亿元,并不差钱,所谓的“钱荒”,只是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出了结构性的问题而已。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社会没有“钱荒”,“钱荒”只出现在A股市场。A股市场停发新股已经数月了,但仍然跌跌不休,银行股普遍跌到了白菜价,上证指数日均成交金额只有数百亿元,这都说明了场内资金在停发新股的背景下依然不足以支撑大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创业板、中小板的一些小盘股同期迭创新高,这又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有部分资金看清楚了场内资金不足以拉动蓝筹股,又不甘心坐以待毙,所以只好追捧小盘股,制造出局部热点。有些人认为停发新股对于稳定大市并没有用处,并且以停发新股后股市仍然下跌来作为例证。我只好说,停发新股后股市仍然下跌,印证的只是场内资金的不足,而如果不停发新股的话,不仅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难以推进,而且股指也必将跌得更多,跌得更厉害。
上面几个方面都不是A股市场熊冠全球的真正原因,那么,A股市场熊冠全球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就在于股市制度改革的重点。
近几年来所推行的股市制度改革,重点在于新股发行制度,而这只是围绕着改善融资而进行的改革。当然,这是必要的,如果新股发行制度再不改革,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再不解决,A股市场将病得更重。但是,股市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是加强投资功能的制度改革,只有股市的投资功能强大起来,A股市场熊冠全球的局面才能得到解决。
股市是个融资平台,重视融资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几年来坚持认为,如果长期只讲融资,不讲投资功能,就只能是一个被投资者抛弃的市场。今年上半年,超过381万个账户离开A股市场,持股账户也减少了74万户,这就是一个证明。只有强化投资功能,产生赚钱效应,财富效应,才能吸引更多人到股市来,这样股市才能更好地融资,才能承受更多的企业上市。
怎么样才能增强股市的投资功能?最根本的就是要考虑到股市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具体的措施就是要让大型的长线投资者入市,也就是要让社保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入市,让这些大型的长线资金成为股市的价值投资引导者,成为股市的稳定中坚力量。郭树清先生曾经为此奔走呼叫,但至今仍然没有结果。因此股市也仍然未能摆脱熊冠全球的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决策高层真正放弃只讲融资,不讲投资功能的发展思路,统一认识,扫除法律层面的障碍,准许大型长线投资者入市,并且在营造合适的投资环境的同时,给予严格的监管。只有如此,才能使A股市场由熊变雄,才能使A股市场长期健康地发展。
原文:http://stock.hexun.com/2013-07-01/155643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