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钱荒”还是“心慌”? 银行业“钱荒”三问

    新华网 2013-06-29 16:09

    银行为何在央行“救市”预期落空后感到“心慌”?实体经济到底是“钱多”还是“钱少”?如何防范下一场“钱荒”再来?

    经历了连续4个交易日的下降后,27日,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小幅涨至5.561%,整体稳定在5%至6%的区间。以隔夜利率狂升至13%以上为顶点的银行“钱荒”风波,正慢慢过去。

    “钱荒”逐步过去,反思还在继续。银行为何在央行“救市”预期落空后感到“心慌”?实体经济到底是“钱多”还是“钱少”?如何防范下一场“钱荒”再来?

    银行暴露流动性管理弱点

    对此次银行“钱荒”风波,有许多客观因素可以解释:银行年中需要拉存款“冲时点”、上缴准备金和税金、外管局规定将外币纳入存贷比考核、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

    最重要的是,这场风波暴露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弱点。银行拉来短期化的存款,发行大量的一个月、三个月的短期化的理财产品吸纳资金,或依赖同业拆入资金,用以发放相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意即资金的“期限错配”。这些短期的资金随时要兑付,往往会出现短期资金来源不能满足长期资金运用的需要,出现敞口,就需要到市场借入资金。一旦市场无资金或无途径可借,就要出现流动性危机。

    “过去,银行习惯依赖于央行注资的帮助,认为资金面一紧张,央行就会‘放水’。而这次,央行没有这么做,这个预期,落空了。”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说。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对此评价说“我看这次不是‘钱荒’是‘心慌’。”业内人士指出,“心慌”就是指,市场对央行没有如预期“救市”而感到“心慌”。

    风波逐渐在过去。但是,近两周,银行仍在发行各类短期、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以上。银行还在继续着这些短期化行为,是不是没有从中“学到一课”?

    对此,光大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夏令武解释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状态已经缓解,但鉴于过去的资金摆布已成定局,汲取前期教训,银行短期内还是需要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等措施来吸纳资金,保持握有充裕头寸。

    “这次央行没有大量注入资金,对银行来说是个重要信号,未来银行会逐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夏令武说。

    利率“剪刀差”导致资金错配

    一方面是银行闹“钱荒”,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应量却十分充沛——截至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104.21万亿元。钱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银行的这些钱,究竟到哪里去了?

    “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反映的是我国金融结构二元化的事实。”中国银行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分析说,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有两种类型的客户:一种是银行系统的客户,他们支付的成本按照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受到央行管制;另一种是银行体系以外的客户,他们通过信托、证券、小贷公司等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支付的成本大大高于银行利率。

    这就是所谓的“官方一个价、民间一个价。”利率的“双轨制”客观上推动银行通过非信贷渠道把资金配置到高收益项目中去。

    王鹏程指出,流动性管理和银行的逐利性是有矛盾的。流动性稳定,要求银行将资金配置到更稳健、更安全的资产中去,但这些资产执行的是“官方利率”,回报往往较低。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追求利润,银行愿意将资金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转移到收益率较高的的项目上去,比如房地产、融资平台。此外,获得银行融资的客户也可能将贷款转移给这些项目。这最终导致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资金杠杆率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眼下出现的困局,实际上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解决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从影子银行入手。”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

    推动改革防范流动性风险

    专家表示,“钱荒”只是暂时的,随着种种时点因素过去,流动性紧张会随之缓解。但隐藏在“钱荒”背后的深层问题不解决,下一场“钱荒”还可能发生。

    对此,专家开出的“药方”是: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建设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银行自身必须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经过这么多年,央行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和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很多方面已经市场化或隐形市场化。去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进一步加速。”夏令武说。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监管层应对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资金错配管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从银行自身看,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调整现有的经营模式,避免资金运用的投机性,多支持实体经济,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客观现实,认识到流动性管理的复杂性,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化解能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银行业如何做好“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姜建清表示,目前全社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67万亿元,如果每年提高信贷周转率0.1次,缩短贷款平均期限一个月左右,相当于通过存量周转多增贷款六万至七万亿元,潜力和空间巨大。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6/28/c_116333242.htm

    上一篇

    淡马锡斥5.8亿港元增持工行1.26亿股 两天后工行大涨

    下一篇

    福特因安全门锁问题召回1.31万辆汽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