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抗争:4万亿的是与非

    2013-06-28 01:19

    文:李泽民

    仅仅半年时间,中央经济工作的定调发生了180度的转弯。

    2008年7月,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在半年前,这样的“双政策”却有着另外的表达。彼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调子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由从紧到宽松,由过热到下行,中国经济未能幸免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改革开放后最困难的一年不期而至。

    在那年寒冷的冬天,“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炉,作为中国启动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的总称,该计划硬生生地把经济从衰落的悬崖边缘扯回。

    但与此同时,它也备受争议。

    “4万亿”始末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对《每日经济新闻》等不多的几家媒体说,“那时中央经济工作基调发生大转弯,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举措。”

    当年6月,就在汶川大地震刚刚安定下来的时候,就不断有简报和信息反映纺织行业全行业亏损现象,出口难导致出口型企业停产、关门。

    其后,李毅中陪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前往江苏无锡,在当地进行的小型座谈会上,无锡国棉一厂的负责人说,现在的纺织业是改革开放后最难的一年。

    李毅中说,“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政府很快做出了出口退税一次、两次、三次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后来经过调研,又出台了10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年底时刺激计划出炉,“开始是2008年四季度先拿了4000亿元,后来扩展到整个4万亿的投入,中央财政拿出来10800亿,现在是11200多亿。”

    同时,3G牌照提前发放也属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短期应对措施,三大运营商拿出2000亿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拉动6000亿的投入,这对应对危机起了很大作用。

    再比如推出的1.6升排量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该政策把潜在的购车需求提前释放,使已经走下坡路的汽车工业扭亏为盈,而汽车工业在当年7月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李毅中回忆说,“决定这个政策的时候,财政部已经捉襟见肘。我记得和谢旭人(时任财政部部长)商量,他说,毅中你别再出主意了,我兜里没钱了。”

    最终,这个政策还是出台了,“在2009年春节前,赶上购车的高峰。政策出台以后,到2月份形势大为好转,汽车工业扭亏为盈。”

    一揽子政策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一揽子政策措施相继出炉。

    首要的依旧是“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民生工程、公益性工程、农田水利,再加上基础设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等。

    同时,出台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为目标的调整振兴规划,这是基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主要是工业。

    另外还追加投资,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一年拿200亿中央财政贴息,两年拿400亿,带动10700亿技术改造投入。

    李毅中说,当时的经济形势非常不好。“从工业来看,2008年6月份,当月工业增加值增幅16%,接着像过山车似的急剧下滑,16%、14%、13%、10%、8%、7%、6%。”

    到了2009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幅仅为2.8%。李毅中介绍说,“当时总理担心经济出现负增长,工业如果负增长,GDP肯定就负了,那个影响就大了。”

    而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在2009年第二季度出现回升,经济形势逐渐明朗。

    在经济学家马光远看来,“实事求是地说,没有4万亿的一揽子计划,中国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环境下,不可能独善其身而有累积近20%的增长。”

    争议“4万亿”

    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无奈地说,“华尔街现在喝醉了,而且是宿醉未醒。对一个醉汉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一剂醒酒药。”

    而中国打下去的“4万亿”这剂猛药,在一开始就有争议。经济学界中对此最先有保留意见的是马光远,在他看来,4万亿让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等方面的计划被推迟,同时本身推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高了物价,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李毅中也坦承,这些措施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现在大家评论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年增长30%多,造成地方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等。再比如,说我们搞技术改造力度还不够,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力度不够。在那种情况下,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非常难。”

    彼时,最大的考虑是企业能够保住,能够活下来。

    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有人认为4万亿是一个美丽的数字,也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至少它是中国现代经济史上一次成功的凯恩斯主义实验。

    而当中国经济再次受到新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的时候,许多经济决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第一个想到的灵丹妙药自然就是4万亿2.0版本。

    比如贵州在去年提出的3万亿规划等,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从未消退过,只不过更多时候被宏观调控所抑制。

    而一旦经济不景气造成中央“稳增长”的诉求产生时,地方政府即会加大迎合力度,过量、过度的投资冲动更会因此产生。

    作者为宏观新闻部副主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贪婪攫取最大利润 资本是天使又是魔鬼

    下一篇

    在危机的漩涡和恐惧中 一个老人在镇定沉着地战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