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08金融危机之“危”:货币超发和债务问题陷循环怪圈

    2013-06-28 01:19

    文:华强

    危机之后,各国的印钞机仿佛成为应对危机的利器。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政策对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的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未经检验的“药方”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当财政政策使央行缓慢退出货币刺激的愿望变得愈发难以实现的时候。

    超发货币成为常态

    超发货币的理论鼻祖,是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其代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最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就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此前应对危机,人们所追捧的,都是凯恩斯主义所信奉的,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要求靠政府直接扩大投资,扩大货币供给,以走出危机。

    金融危机本身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未来如何突破超发货币的重围?当超发货币成为常态时,最终谁来买单?

    在过去的近20年间,全球爆发过多起严重的金融危机: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0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政府应对举措,则如出一辙:那就是印钞,通过本币贬值渡过难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担心,若没有足够的货币政策宽松措施,经济增长动能可能不足以让劳动市场状况持续改善。美国本轮的救市计划事实上是想通过斩断金融崩溃中的关键链条来达到阻止危机进一步蔓延。这种救市方案已经超越了通常的总需求调控政策。从2007年9月开始到现在,美联储已经将利率从5.25%降到了0.25%。

    债务危机中难以自拔

    不仅是美国,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多个经济体也在竞相印钞。

    把凯恩斯主义当作应对危机的法宝,是本轮金融危机最大的风险。目前美国整体债务规模已经超过其GDP的近两倍,如此庞大的债务负担,还面临“财政悬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表示,对“财政悬崖”非常担心,认为这已经影响到经济。但美国的“财政悬崖”现在大概是1.2万亿美元,QE4每个月才850亿美元,根本解决不了财政悬崖的问题。

    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一样,这次危机也遇到了“流动性陷阱”:利率几乎降至零,经济仍然低迷不振。虽然当前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但新凯恩斯主义的标准治疗方案是相同的,那就是扩大政府开支和充实银行实力。中央银行虽然可以利用多发钞票、降低利率的方法治疗通常的衰退,但面对“流动性陷阱”,此招危险极大。

    危机之后的世界各国,把“国家干预经济”视为解决危机的最有效之道,但大规模超常规的对经济实施干预,导致欠下巨量主权债务。欧洲各国已经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不能自拔,其他各国亦然。

    过度刺激下的繁荣之后必定是萧条。宏观经济学者胡释之对此有一个比方,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身体强壮,但如果是通过外在的力量,打激素、吃兴奋剂、吃伟哥什么的,最后一定会生病,身体功能一定会衰败。

    话糙理不糙。人有生理规律,经济其实也是这样。凯恩斯主义,无论在学术理论界享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在应对经济危机时,还是悠着点用为好。

    作者为北京中心金融行业广告总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实现中国梦:2008年自然灾变和经济灾变后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

    金融危机5年,沉沦10年的日本经济最终走向何方?日本政客和民族的集体右转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