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休准备方面,储蓄意愿高,银行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险金是最主要的退休收入来源,商业保险的作用尚不明显。
本报见习记者 冷翠华
老龄化时代已然来临,学者预计到205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中国总人口的32.2%。对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我国居民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昨日,海康人寿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的发布《中国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指数为5.37,仅次于德国的5.48,位列被调查的12个国家第二。但报告撰写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陈秉正表示,尽管我国居民对退休准备的意识和认知普遍较高,但有过于乐观的倾向,在退休准备方面,储蓄意愿高,银行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险金是最主要的退休收入来源,商业保险的作用尚不明显。居民的退休理财计划不完善,退休规划不足,缺乏专业服务。
该《调研报告》的形成来自于1060份调查问卷。由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将问卷植入问卷调查系统,通过互联网呈现给受访者,由受访者在线独立填写。其中,在职职工约90%,退休者约10%。“享受生活、悠闲、自由”是大多数人对退休生活的联想,负面情绪集中在担心身体状况欠佳和收入不足。
我国居民在准备退休以及为退休储蓄时会采用或设想采用哪些理财工具?调查显示,居民收入来源比较传统和单一,商业保险等非传统理财方式仍占次要地位。在1060位被调查人中,选择银行储蓄的有794人,选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656人,购买人寿保险的有520人,选择股票/股份投资准备的有419人。
中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为何不高?该《调研报告》认为,一方面是大多数居民对商业保险缺乏了解,使其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银行储蓄、购买国债等理财方式;另一方面部分居民还对社会养老抱有很高的希望。其实,按照目前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后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3.9%。也就是说,退休前月收入8000元,基本养老金为3512元。
因此,对居民进行必要的退休准备动员和理财知识培训是保险公司开发市场潜力的有效手段,而直接与雇主合作将是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保险机构必须提高综合理财服务能力。保险公司需要定期分析保单持有人的财务状况并提供相应的理财建议,不仅增加自身业务量,也使老年金融服务事业得到发展。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居民最青睐的理财产品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有稳定的投资回报、保障初始资金安全和遗属受惠。因此,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应充分重视居民风险厌恶的特点,注重提供具有稳定投资回报或能保障居民初始投入资金安全的产品。
大多受访者对自己长寿很有信心,而年金类保险产品能很好地帮助人们缓解“长命百岁”带来的养老金不充足的担忧,因此养老年金产品有很大发展空间。考虑到居民对退休后健康状况的担忧,可设计与医疗护理保障相结合的年金产品。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中国居民普遍厌恶风险的特点和文化习惯。
海康人寿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马君硕表示,进行市场调研只是第一步,该公司将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和渠道开拓。他指出,中国的养老市场巨大,对海康人寿是否计划涉足养老地产的问题,马君硕表示,海康打算专注在保险领域发展业务。
原文链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6/20/content_362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