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乳业重组要多打“市场牌”

    2013-06-20 01:21

    重组并购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乳企,还要立足于奶源供应企业。中国奶企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奶源供应存在质量问题。

    每经编辑 谭浩俊    

    ◎谭浩俊

    6月18日举行的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日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乳业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大大提升中国奶企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的问题是,困扰中国奶粉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难题,并不只是奶粉企业的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因为,从近年来市场所暴露的各种问题来看,不仅中小奶企存在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大型乳企同样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如果仅仅从规模上做文章,从所谓的行业集中度上做文章,对乳企进行形式上的重组、实质上的貌合神离,而不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对乳企进行重组整合。即便实现了规模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的目标,困扰乳企的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中国奶企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恰恰是行政力量在乳业发展中进行了太多的干预。如果乳企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管、引导过程中,也能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乳企就不可能出现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的行为。

    对工信部来说,面对乳业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乳企公信力和市场信誉大幅下降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策,探讨改进之法,用行业重组与整合的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也便于更好地对行业进行监管,本身并没有错。前提是,重组整合工作必须更好地体现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多打“市场牌”,而要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干预,减少“拉郎配”式重组。

    学习、借鉴国际知名企业、知名公司的经验,用市场化操作手段,通过股权换购、现金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对相中的企业进行重组并购,是最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也是最有利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重组并购,才不会产生新矛盾和问题,也才能将重组并购双方的优势有效整合与发挥。

    重组并购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乳企,还要立足于奶源供应企业。中国奶企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奶源供应存在质量问题。如果不将奶源供应企业纳入重组并购范畴,要从根本上解决乳业质量问题、市场竞争力问题,难度是相当大的。

    奶源供应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重组并购,可能比奶制品生产企业难度更大,问题也更多,矛盾也更复杂。如何用市场化手段对奶源供应企业重组并购,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且必须有具体的办法与措施。否则,纵然培育了十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奶品生产企业,市场集中度也达到既定目标,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乳业质量问题,与国外乳企的差距也难以缩小。这一点,从蒙牛收购雅士利以后网民的反应中也可见一斑。很多网民甚至产生这样的担心,雅士利被蒙牛收购后,会不会也出现产品质量没保证的现象呢?

    与此相适应,乳企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并购以后,监管、执法等工作能否也随着重组并购的深入而提升,能够一切按照市场规律与法律法规要求,对乳企实施监管,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要知道,国外乳企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监管与执法十分严格,乳企没有违规生产、违规销售的空间。政府职能部门的市场监管与执法工作,必须与乳企的重组并购工作同步,甚至要快一步、多一步。

    只要市场监管和执法到位,市场集中度高不高,已经不重要。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没有价格优势,市场和消费者会将这些企业淘汰,为什么非要用行业垄断、行业寡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真的到了这种地步,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释放货币无益经济结构转型

    下一篇

    或因压力过大 中银国际证券退出国债承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