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最适当货币区”的文章奠定了欧元理论,最终促使欧元顺利出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又被尊称为“欧元之父”。
“一个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和系统,如何去实现灵活的汇率,是关键所在。最大的问题包括中国在内都在于汇率系统,现在这种汇率系统还没有到非常健全的机制。”蒙代尔说。
昨日(6月8日),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主题为“重写全球游戏规则”的分会场上,他发表了对世界金融行业改革以及对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一些精彩观点。
全球汇率系统机制尚不健全
日本激进的“质化与量化”宽松计划让外界震惊,美国5月ISM制造业指数6个月来首次出现萎缩……
这些都显示着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形势并不乐观,近日,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约希姆·石清(Joachim Fels)就曾公开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提速,但欧债危机只是暂时受到遏制,尚未彻底结束。
“现在我们希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停止通货紧缩,使它重新回到良性的通货膨胀的状态。目前我们看到问题的答案,他们(日本)希望通过量化宽松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政策,而使通货膨胀保持在2%的水平。”昨日(6月8日)论坛中蒙代尔指出。
对于欧债危机和外界对欧元的质疑,此次来到成都,“欧元之父”蒙代尔日前也进而回应到,“这不是欧元的问题,欧元设计本身没有问题。目前欧元区出现的问题是欧洲南部部分国家的问题,这些国家在进入欧元区之前,他们的债务实际上已非常沉重”。
在他看来,就全球范围内而言,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就金融政策及监管层面都在做相应调整,但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没有一个方案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他认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全球汇率系统机制尚不健全。
蒙代尔认为,目前,包括欧元区、美国、日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系统,如果每一次汇率发生变化,就会带来其他的变化、调整,这是很大的事情,现在问题在于汇率系统,“并没有真正的全球的系统存在,能够基于比较大的浮动,我本人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
“过去的改革还有全球范围的体制,还没有到非常健全的一步,应该建立基本的准则,应该给它稳定下来,”蒙代尔说,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今后几年,可以跟世界的多数银行来合作,使得美元跟欧元的汇率稳定下来,也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合作,这就涉及到支付系统。
欧元区、美元区和人民币区共同构成了3个经济体。他预测,未来这三个经济体会占到全球产值的一半。“我们三个大的地区相互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好的主意,把他们和谐起来,能够在货币系统上。”蒙代尔说。
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关键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交易额越来越大。
蒙代尔跟中国的渊源颇深,他一直都是中国政府的顾问,也参与了中国政府有一些关键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讨论。多年来,他也一直在建议尽快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蒙代尔表示,中国经济在不断国际化,人民币从历史角度来看,它在贸易当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作用还在不断地增大。
蒙代尔预估,或许中国的发展速度在今后几年会放缓,但它仍然是以超过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在2025年的时候,中国将会在国际货币领域崛起,人民币将会成为与美元和欧元并驾齐驱的世界主要货币。”
“所以我们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要做一个国际货币的话,必须是自由可以兑换的,而且是可以随时提供的货币,如果贸易结算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目前来看,是处于贸易顺差的的状况,虽然贸易顺差的金额在不断地下降。但是中国要逐步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提高货币的自由兑换的能力。”蒙代尔认为,
他还指出,现在对人民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人民币是否可自由兑换,“所有的其他的美元、欧元、日元要加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否能够实现,这个会决定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的进程”。
“尽管现在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但我相信未来人民币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和结算前景非常大。”蒙代尔近日也曾表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也对此发表了他的看法,“中国现在货币的基础还有我们的外汇储备是非常高的,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外汇储备,我们首先需要把我们的外汇储备逐步地降下来,让本地货币能够真正出国、出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创造出一个空间,让外部的资本可以进入到中国”。
“这样双向的流动是很重要的前提。我们要让中国的人民币能够出海,要让外国的资金能够流入这样双向的流动是非常重要的。”李稻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