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爆炸的时代,时髦的东西特别多。经美国总统奥巴马激情澎湃地推介,全世界都知道了有个叫“3D打印”的玩意野心勃勃地等着“颠覆所有产品的制造方式”,再经过一段时间各种信息渠道的轮番轰炸,在普通公众的印象中,3D打印可以用来打印枪械、打印食物、打印军用飞机,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简直是无所不能,犹如神话里的道具。
如果你也对3D打印抱着这样高的期望,那么看到京东商城预售的美国3D打印机产品介绍,难免会有心理落差。这款售价高达14999元的Cube 3D打印机外观平平、功能无奇。经过复杂的三维数据模型测算,配合昂贵的专用耗材,可以打印耳环、玩偶、飞机、杯子、手链、棋子等塑料小件,但长宽高均不可超过14厘米。打印过程好比“用一管牙膏在平面上挤压堆积”,最终风干定型。
此外,这款打印机虽然配备了16色耗材,但每次只能打印单色物品,这意味着如果你需要彩色成品,必须先分开打印零件,再手动组装。最后再看看它的打印速度,打印时间与创建的大小和复杂性成比例,打印一个普通智能手机壳大约需要2小时。
Cube 3D打印机只是一款针对独立设计师或普通玩家的民用产品。有意思的是,在工业领域,打印手机壳之类的产品正是3D打印目前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传统注塑工艺生产手机壳这类产品必须经过工业模具开发,而3D打印技术绕开了开模环节,通过三维算法直接打印出成品,理论上减少模具开发时间及高昂的开模成本。不过目前3D打印批量生产效率与传统工艺相比过低,且单个生产成本极高,所以更多仍被应用在样品研发设计上。
除此之外,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尤其是受限于耗材技术瓶颈,3D打印工业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仍然非常有限。打印食物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打印人体器官更是一种科学愿景。如果这些新奇应用在耗材研发上取得突破,那才是划时代的创新。
另一方面,实验室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实现工业批量生产,技术成果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而从产品到商品,更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成本价格等多种因素,叫好不叫座的例子并不鲜见。当年摩托罗拉耗巨资推动的“铱星”计划,希望实现全球无死角的无线通讯,却因市场化不成功而终告破产,可谓是较为恰当的注释。
总而言之,现在就冀望3D打印颠覆旧生产方式还是太早,再看看近期全球资本市场3D打印概念股的频繁波动,也许预示着这股热浪该降降温了。
原文: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0,2013052929461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