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如何约束和处理地方债务风险

    2013-05-27 01:19

    地方政府债务会演变至今,原因并不复杂。没有预算和市场两种制度约束、GDP考核机制与竞赛机制。

    ◎曲子

    日前,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意见》指出2013年七个方面的改革重点: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民生保障制度、城镇化和统筹城乡。

    从以上七个方面的改革内容看,堪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上改革内容,如此全面,超出想象。因为,这些都事关中国的现在,更关乎中国的未来。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创造的世界经济奇迹,令全球惊羡。然而时至今日,“成就中国”与“问题中国”呈现了赛跑的形态。这也被称为“改革与危机赛跑”。改革与危机的指向,均可在以上全面改革内容中得到反映。

    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显示,暴露了中国经济存在的显著问题。GDP增幅仅7.7%,比上一个季度7.9%还低。更低于市场预期。而对应的是,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长58%,M2同比增长16.1%(今年目标位13%)。

    金融与经济的背离,仅是中国经济中背离现象之一。更多的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主体的背离;CPI走向与PPI走向的背离;债务增速与GDP增速的背离;全球最大储蓄国与市场利率最高的背离等等。

    5月23日,汇丰5月份PMI数据降至49.6,低于4月份终值50.4,处于50这一荣枯分水岭之下。这个数据与GDP数据不仅验证了中国经济中种种背离现象,而且还表明了经济下滑有加速的迹象。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政府并没有再出台任何刺激计划和大规模项目,来稳定经济。李克强总理已明确表示,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的空间已经不大。

    投行巴克莱此前所猜测的内容略有差异。但他们没想到这次如此全面改革,却是国务院公布的,而并非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讨论。中国和全球可能都会对此意外。没有时间再等了,就在眼前。

    改革不易,且日益艰难。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言: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改革的确进入了深水区,需要攻坚。以上每一方面的改革,都要攻坚。笔者认为,改革攻坚战之一,或者说当务之急是,如何约束和处理地方债务风险问题。

    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最高决策层并非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去年11月以来,即着手抑制增量债务的扩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463号文、银监会8号文、10号文、71号文,包括这次对债券市场代持业务的规范等等。

    地方政府债务会演变至今,原因并不复杂。没有预算和市场两种制度约束、GDP考核机制与竞赛机制。而金融危机之后的大手笔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政府投资项目超前建设是另一根源。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不顾自身债务的膨胀速度,出手拯救应该退出市场的地方企业。新兴行业光伏产业中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重庆钢铁等。

    这场改革攻坚战的难度更体现在,最终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问题。众所周知,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命根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亟须的是更多、更大投资项目和资金来源。他们并不急于改革。

    这场改革攻坚战还表现在紧迫性上。不仅要解决地方政府债融资问题,也即增量如何规范;更要解决以前存量债务风险问题。如能降低地方债风险30%~50%,中国金融乱象就至少可消除50%以上。

    改革攻坚战不仅有难度且有风险。最大风险是能否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笔者建议采取“紧财政、宽金融”的政策组合加以应对。“紧财政”是指,建立公开的预算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机制;“宽金融”采用降低存准率和降息的方式。

    “宽金融”唯一的风险在房地产上,这应该下决心推出房产税长效机制以对抗风险。房产税完全归地方可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降息、降准既可稳定国内经济,又可对抗全球集体货币宽松政策。独自抗衡全球宽松货币“潮流”,成本过高、过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老法师看盘:接受考验

    下一篇

    房产税试点应如何扩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