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决定超宽松,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其本质就是调整汇率。虽然它来时已晚,却亡羊补牢犹未晚。
上周四,欧洲央行宣布降息,该行行长同时表态:对负利率政策持开放性态度,未来进一步超宽松并非不可能,一切都取决于经济数据。上个月日本央行宣布实行无时间限制,无规模限制的购买国债计划,五月份欧洲央行又宣布降息,虽然这两大央行都没有说它们希望货币贬值,但其货币政策的本质都是超级宽松,实际就是促使货币(汇率)贬值,通过汇率贬值取得劳动力价值比较优势,刺激经济复苏。
由美联储开启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竞赛,现在已经有占全球经济60%体量的三大经济体联袂参演,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被迫加入竞争性货币贬值大军,因此,全球的流动性泛滥已经不可避免。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很正常地就会推导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主观恶意地驱使本国货币竞争性贬值,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将更加不稳定,票子将更加不值钱,严重通货膨胀肯定会卷土重来。由此进一步推导,当前风险防范的主要方面还是抗通胀,同时要格外地警惕资产泡沫破裂,包括西方国家货币的严重贬值。
这样的推导是错误的。
西方大国货币政策出现竞争性贬值趋向并非主观恶意,与以邻为壑的阴谋论无关,更不是货币战争前兆,它深刻反映了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低增长、低通胀周期的预期,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国家劳动力价值普遍高估的现实。笔者认为,西方国家未来实行较长时间的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都是可能的,对已经接近负利率的国家而言,实行包括购买国债、企业债、问题国家债券等等非常规操作(抵押变现),完全是被迫的、无奈的,也是面对现实的正确选择,它反映了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最终将避免全球经济出现重大危机。而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才可能避免全球货币体系的大崩溃。
问题是这次调整有着非常明显的被迫迹象,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难说。日本经济已经沉迷了接近20年,欧洲经济已经低迷到接近崩溃的边缘,西方国家的经济病本质原因是竞争力衰退,而竞争力衰退的背后是劳动力价值高估,但它们直至今天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相反,它们一直希望通过高估的汇率白白地赚取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值——通过高估的汇率购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多的“便宜”产品。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央行一直不愿意通过货币贬值来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的最根本原因。但经济规律最终将发生影响力,西方国家货币普遍高估的事实必须得到纠正。而日本央行决定超宽松,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其本质就是调整汇率。虽然它来时已晚,却亡羊补牢犹未晚,决心货币贬值总比打肿脸充胖子要好。我们希望西方国家能够通过货币贬值重新获得竞争力,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参与货币贬值竞赛,因为这是经济规律。
回想上月日本央行宣布超宽松,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欧美等西方国家却意外地保持沉默,现在我们明白了。不是它们喜欢看到日本央行超宽松,而是自己想超宽松。所谓予以容忍,或者不得不接受,实际是有更大的故事在等着: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未来一个比一个超宽松。
但是,大家都超宽松,实际作用就是相互对冲,从国际外汇市场上看,日本央行宣布超宽松包括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后,汇价起伏变动并不大,瞬间的巨幅震荡很快被抚平,货币贬值竞赛的实际作用却是相互制衡。它给我们一个启示:未来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并非由资产泡沫破裂所导致的全球货币体系崩溃,而是竞争性货币贬值趋向所导致的货币政策效应降低,它的直接反应就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复苏会更艰难,未来很可能再度被迫实行超超级货币宽松。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