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陈隆基先后捞金3家上市公司暴赚数十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13-05-09 09:18

    每经上市公司调查组 王朋

    自1996年以来,陈隆基曾先后控股三家上市公司,但由于他异乎常人的低调,外界并不知道其详尽信息。

    不过,其低调的背后却展现出高明的“捞金”手法。陈隆基出入股市如入无人之境,概念传闻频出、股价持续暴涨、大规模减持伴随左右,这就是其套现获利的三大步骤,并屡屡得以全身而退。

    先后控股三家上市公司

    对中国股市而言,陈隆基可谓资本市场的绝对大佬。

    公开资料显示,陈隆基,福建福清人,曾任福建省福清中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现任福建省国际商会副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实际上,陈隆基的主要产业是利嘉集团,该集团成立于1992年,系香港利嘉国际有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陈隆基通过利嘉集团参股与控股多家上市公司,曾经的多伦股份和现在的正和股份便是其主要资产。

    追根溯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陈隆基最早现身资本市场是在1996年的三木集团,当时作为三木集团(000632,收盘价3.67元)发起人和董事长,参与了公司的改制上市。

    仅过去4年时间,陈隆基就从三木集团隐退,此后多伦股份、正和股份先后被其纳入囊中。在陈隆基的掌控之下,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并无过人之处,业绩也无太多建树。但是,上述公司都经历过资本市场的热炒,而陈隆基本人更乘机大肆获利。

    借矿爆炒多伦股份套现11亿

    现在,就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形。

    多伦股份原名福建豪盛,是A股首家“台资概念”上市公司。而陈隆基则于2000年11月入主,此后公司名称也由福建豪盛先后变更为利嘉股份、多伦股份。

    2011年9月份,《每日经济新闻》就曾发表《多伦股份“失魂记”核心资产耕耘6年被甩卖》的报道,揭露了该事件。当时,多伦股份将苦心经营6年的上海多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伦建设)全部51%股权,以5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富成源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富成源)。早在2007年9月,多伦股份为缓解资金压力,就将多伦建设39%股权转让给北京富成源,作价3900万元。

    资料显示,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前身)2005年参加上海市黄金地段——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以下简称多伦路1号)的竞买,并以6.5亿元的高价将面积达4.23万平方米的土地收入囊中。这也成为其最核心的资产,甚至连公司名称都变更为目前的“多伦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多伦股份的两次股权转让也涉嫌贱价甩卖的情形,多伦建设90%股权的仅卖出9400万元。这一价格不仅与6.5亿元的买地价相去甚远,而且还未计算6年来的地价增值及后期建设资金投入。

    2011年三季度,在涉矿传闻、重组传闻和国际板概念等一系列光环的照耀下,冷门地产股多伦股份(600696,收盘价6.55元)离奇暴涨超过130%,股价也站上实际控制人陈隆基入主以来的历史最高点。

    在多伦股份股价大幅上扬的同时,更伴随着实际控制人陈隆基疯狂的减持。自2011年4月7日起至11月23日,陈隆基通过香港多伦乘机减持,套现金额高达8亿元。

    疯狂的抛售也预示着陈隆基加快了退出步伐,2011年12月1日,陈隆基将其持有的多伦股份4000万股权作价3.6亿元转让给李勇鸿。

    至此,陈隆基与多伦股份的故事暂且告一段落,仅从股权转卖上来看,其套现总额就超过11亿元。

    7.5亿资产控股正和股份

    混迹于资本市场的陈隆基已赚得盆满钵满,在顺利抽身多伦股份后,其又将重心转移至正和股份。如果说多伦股份的大戏已落幕,那么“掏空”正和股份的表演却才刚刚拉开序幕。

    2007年,S*ST华侨以资产置换的形式完成重组,迎来新的主人——广西正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正和)。前者以每股1.92元的价格,向广西正和增发股份7.30亿股(占总股本的77.89%),作价约14亿元购买后者的相应资产。

    上述股权交易的标的为 “谷埠街国际商城”商业房产,该资产位于广西柳州市飞鹅二路1号谷埠街,建筑面积为14.02万平方米。在2006年底,该商业房产的账面价值只有7.51亿元左右,然而在置入上市公司后,其价值瞬间翻番,评估价值高达14.51亿元。

    实际上,广西正和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陈隆基,而自2007年以7.5亿资产入主正和股份以来,其目前剩余持股份额市值已经超过32亿元。

    如今,距陈隆基入主正和股份已经接近5年时间,广西正和尚持有上市公司6.91亿股,目前市值超过30亿元。

    再借“玩矿”减持跑路

    如今,多年培育的正和股份似乎已经到了收网阶段,陈隆基又如法炮制,再次借助涉矿“跑路”。

    2010年11月5日,陈隆基控股的广西正和所持9.41亿股解禁,剩余981.45万股也在次年1月13日上市流通。在其股份解禁后,陈隆基随即展开了减持之旅,2010年减持了2000万股,2011年更是加大减持力度。

    或许是为配合大股东减持需求,2011年11月24日,正和股份正式宣布加入“淘金客”的行列,拟用旗下商业地产与北京天研时代持有的敖汉旗克力代矿业32.78%股权和敖汉旗鑫浩矿业100%股权进行置换。资料显示,上述资产均为金银矿,正是被市场热炒的资源类型。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正和股份便启动了年内第二波行情,期间公司股价涨幅达到34%,由最低的6.22元最高涨至11月16日的9.06元。

    在此背景之下,广西正和减持仍旧毫不手软。2011年11月22日至24日期间减持1158.93万股,减持平均价格为8.44元;2012年3月13日,减持4941.7万股,减持平均价格为7.00元。

    然而,涉矿故事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2012年12月初,在正和股份“玩矿”一年后,公司就将前一年购得的矿业股权悉数奉还矿厂原有股东。

    根据2012年年报,广西正和持股数为6.91亿股,持股份额由2011年中报的72.89%下降至56.66%。

    若按照减持均价计算,自2010年以来,广西正和已经累计减持2.6亿股,套现总金额超过14亿元。实际上,陈隆基早已收回当初投入成本,目前握有的约30亿元市值属于净赚!

    在相关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广西正和也毫不隐讳地表示,减持股份基于获取投资收益及自身经营需求,在未来不排除有继续减持的可能。

    (出于保护记者人身安全的考虑,本版稿件署化名)

    上一篇

    正和股份:鸿远置业卖5.1亿元已经赚了很多

    下一篇

    2000亿RQFII新额度审批开闸 华夏基金获20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