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关键问题非短期内的增速下滑,而是长期潜在增长放缓。
每经编辑 赵庆
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7.7%,低于预期。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降为9.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9%,与去年相同;消费增速降为12.4%;进出口总值增速为13.4%;PPI持续为负;PMI指数仅略有改善。另外,1-3月份发电量仅同比增长2.9%,反映经济复苏的脆弱。与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比较,消费增速回落是GDP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消费增速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第一季度中国政府对公款消费的管理。
与此同时,是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增长。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达6.16万亿元,同比增加58.4%,但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下降至2,530亿元,而2月数据为2,826亿元,1月数据为5,800亿元,反映企业信心不足。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同比有大幅下降,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占比分别同比上升,则反映影子银行继续发挥作用。另外,截至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已经突破100万亿大关,M2/GDP达到200%,在实体经济复苏脆弱的情况下,大量货币进入非实体领域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或可陷入“即使增加货币供应量也无法刺激经济”的流动性陷阱。
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10.4%,降到2011年的9.3%,和2012年的7.8%,但单位GDP所需社会融资总量却从2011年的27.1%升到2012年的30.3%,反映外部融资(债务和股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度在下降。股本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仅占据非常边缘的地位(不到5%),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债务融资。在过去10余年间,传统信贷业务占债务融资比重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影子银行规模的急剧扩大。在2011年因监管因素抑制影子银行规模后,2012年影子银行规模继续扩大,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该趋势仍在继续。新增社会融资(影子银行)或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该分析可解释为何在宽资金状况下实体经济仍然弱复苏。
另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也现回落,反映中国政府房地产调控措施效果初显。但房地产市场依然活跃,其中第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录得61%的增幅,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录得20.2%的增幅,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基本同步。反映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另外,一季度政府财政支出增长快于收入增长,土地相关收入仍是地方主要财源,反映财政状况所面临挑战。第一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也有2.7%的下降,在实体经济复苏仍然脆弱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是否放松值得关注。
从第一季度数据来看,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政策制定者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面临多重选择。中国经济关键问题非短期内的增速下滑,而是长期潜在增长放缓。结构性的改革措施包括:放松要素价格管制、放松民营资本进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