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任何国家中小企业都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蔡继明表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林鹏 谢振宇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刘林鹏 谢振宇 发自成都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建议优先发展大城市。”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蔡继明昨日 (5月2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此次他专程赴蓉参加由 《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执行,成都市经信委特别支持的“探索中国新未来——全球财经领袖对话财富成都”第二场活动。在昨日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他带来了自己在新型城镇化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以“以改革的最大红利实现发展的最大潜力:新型城镇化模式探讨”为题发表了演讲。
蔡继明系统地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并以成都的经验作为启示案例,认为天府新区建设将大大推进成都新型城镇化水平。
中小企业发展的成都样本/
“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任何国家中小企业都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蔡继明表示。
昨天上午,蔡继明考察了成都本地的三家企业。“成都在扶持高新产业和中小企业方面的力度很大。”这是蔡继明昨日最大的感受,“参观过的几家企业都会提到市政府和市经信委给予他们的政策扶持,这很难得。”在与企业座谈时,蔡继明听说市经信委对科技企业申报国际认证也会给予补贴时,兴致很高,与同行的成都市经信委巡视员周永章相谈甚欢。尤其是在听到周永章介绍到成都市经信委每年在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的资金有数亿元之多时,蔡继明非常赞赏,“科技型企业在进行融资担保时,受限很大,毕竟他们没厂房没地,但是成都能够从政府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扶持,这是非常难得和有效的。”
不仅如此,蔡继明对成都工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用工等政策也非常关心,周永章为他一一解答。周永章介绍,成都当前的新增工业用地计划是实行全市统筹的办法,根据成都“一区一主业”的原则,以及成都市总体产业规划来进行统一分配,“要让有限的土地得到最好的应用,因此成都的新增工业用地是由市经信委来统一安排。”
通过昨天的考察,蔡继明了解到成都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不仅针对中小企业,还有大量的科技型企业,“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值得肯定和宣传的,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政策,这是适应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
不过蔡继明也提到,新型城镇化在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更快更好地发展,要使自己的企业发展融入整个社会发展当中,从而更好地用好政府的优惠政策。”
成都最有条件成为千万城镇人口城市/
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是什么?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这四化里边关键是什么化?我认为关键是城镇化。”
他认为,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农业现代化虽然落后,但原因是大量的人口还滞留在农村。即便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转移到城市,但是这些人并没有真正切断和农村土地的联系。蔡继明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民人均土地经营规模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家一户平均7.5亩地,只相当于美国的400分之一,韩国日本的1/4。“凭借这么狭小的土地别说实现现代化,连机械化也实现不了。所以农业现代化落后原因是因为城镇化滞后,“四化同步”当务之急是加快城镇化进程。”
蔡继明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农民真正变成城市居民,他的消费水平会提高四倍,并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国内市场。“21世纪有两件大事会改变世界的面貌,其中之一是美国IT高新技术产业,另一件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据蔡继明预测,要解决半城镇化的问题,2030年中国要解决4亿农民工及家属进城落户的问题,使城镇化率真正达到65%;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城镇化率至少应该达到80%。这意味着从现在起,未来40年将有4亿农民变市民,“这也就难怪中国城市化会影响世界进程。”
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在昨天的演讲中,蔡继明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说,在现行土地制度中,存在征地范围扩大、补偿标准过低、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也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因此他建议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来促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快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蔡继明特别提到天府新区的巨大作用:天府新区规划有利于推动成都聚集千万城镇户籍人口。“我说的是城市户籍人口,没有户籍也行,但是一定要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蔡继明认定,“在变成千万(城镇)人口的城市里边,成都恐怕是最有条件的”。
巅峰对话:产城融合之路/
当前,成都正处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之下。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就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
对此,蔡继明表示赞同。他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因为强大的产业支撑中间,现代制造业、特别是实体经济发挥的是基础性作用。实体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能够带来人口的聚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才能有效发挥出来。当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已经成为西部城市谋求产业规模扩大、甚至倍增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原则、有选择,也就是有所取有所舍。要选择那些低能耗产业,科技型、创新性企业,特别是抢占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成都是西部的特大中心城市,理应肩负起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蔡继明看来,成都不仅有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应当进一步向西开发,向欧亚大陆发展、“要应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应当坚持沿海和沿边开放双管齐下。”在沿边开放战略中,西部地区必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承东接西”的重要节点。
成都本土学者陈家泽,长期关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的过程是自然演进的过程,其中要素的集聚是由市场规律来推动的。成都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这本身就表明它的要素集聚效率是比较高的。”不仅如此,成都GDP在西部城市名列前茅,在全省的大盘中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大比例;成德绵乐的整个经济体量远远超过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天水经济区;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先生曾经在一个课题中将成都看作西部的引擎城市——这些都说明成都在西部地区的引领地位。
但新型城镇化应当和新型工业化、产业支撑的建立融合起来,也就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要融合起来。他认为,所谓的“产城融合”,包括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融合,和人居环境的融合,和城市功能配套的融合,和公共基础服务的融合,这样才能让进入城市的人们能够安心居住,实现真正的新型城镇化。“我认为,成都这方面可以起到引领西部的作用,有条件、有基础实现领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延伸阅读
“两化互动”的成都选择
每经记者 刘林鹏 发自成都
城镇化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尤其是西部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型工业化将承担什么作用?成都作为四川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主力军,如何承担“首位城市”的责任与使命?
5月2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继明专程到访成都,围绕“城镇化与工业化”主题作了一场精彩演讲,并与该领域的国内学者和成都当地官员进行探讨,也许从中可以找到人们关心的答案。
成都意识到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有“产”方能立“城”;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承接载体,立“城”方能兴“产”。
在蔡继明眼中,成都已通过自身努力,开始分享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红利。
成都形成了一套清晰的城市发展思路——发挥四川“首位城市”的作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在四川、在中国西部发展格局中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大功能。为此成都明确提出了“五大兴市”战略:交通先行战略、立城优城战略、产业倍增战略、圈层融合战略和全域开放战略。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在强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的宏伟实践征程中,成都工业交出了一份骄人的答卷: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9亿元,增长17.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总量排位跃升两位,增幅位列第一。
从国内外众多城市发展的经验分析,工业强劲增长对推动城市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动力驱动作用。在成都市经信委牵头制定的天府新区产业(工业)发展规划草案中,明确提出 “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的现代产业格局”。
“成都,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引擎,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世界著名咨询公司之一的德勤咨询资深合伙人张天兵对成都的信心源自于数据分析: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38.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经济总量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外贸出口增幅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张天兵强调,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上,成都具有强大的发展优势。
《财富》总编辑苏安迪在回答财富全球论坛落地成都的原因时表示,他考察过许多城市,但成都对于举办论坛的热情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将给世界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综合这些因素,所以我们选择了成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