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绝大部分PE都想通过IPO退出,但放眼全球,IPO永远不是PE市场的主要退出渠道。
每经记者 胡群 发自北京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6日表示,目前,IPO核查工作仍在程序中,尚未完全结束,但已处于收尾阶段。据清科集团私募通统计,在所有拟上市排队企业中,已有81家企业通过发审会,这批企业或是IPO开闸后的第一批上市企业,该批企业中的66.67%有VC/PE机构支持。
IPO财务审核以及境外投资人对中国企业投资信心持续走低。据统计从年初至今,中国海外上市的企业仅有11家,全部集中在香港主板。其中4月海外市场仅有一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无VC/PE背景,没有机构获利退出。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处于三十年高速增长以后的下滑调整期,PE发展必然放缓,但此时也是企业估值比较低的时候,是PE投资的比较良好的时机。除此之外由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政府应拓宽退出渠道。
四月无机构通过IPO退出
虽然四月尚未结束,但境内IPO延续前几月颓势,重启时间依然未知。一季度有10家企业赴港IPO,但四月截止今天,仅有一家成功上市,且无VC/PE背景,没有机构获利退出。
企业IPO放缓,以IPO为退出渠道的VC/PE机构受损严重,很多企业以裁员应对危机,行业正处在洗牌中。之前由于“过度包装”,部分企业上市后业绩频频变脸,致使投资者对新股信心严重受损。也有观点认为,此次证监会通过财务
审核的第一批上市企业质量应有所提升,将有助提高投资者对新股认购的热情。对VC/PE机构而言,其上市项目的账面投资回报或将有所提高。
深圳创投华北大区总经理刘纲,近日在第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论坛上表示,投资并不是受证监会在IPO进度的影响,本质是去发现价值,发现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IPO暂停不是造成PE退出难的原因。2011年、2010年间,整个股票市场每年的IPO数量大概在300多家,目前PE投资尚未退出的企业至少有1万家。在没有新投资项目下,即使IPO不暂停,这些企业也得30年才能退出资本市场。”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在“2013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年会”上称,主要的原因是证监会2012年IPO的审核暂停,但更背后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减速。
拓宽退出渠道
国内绝大部分PE都想通过IPO退出,但放眼全球,IPO永远不是PE市场的主要退出渠道。
“从美国经验看,只有大约20%的PE通过IPO退出,80%通过并购出售退出。这就要求我们下一步,政府部门必须拓宽PE投资的退出渠道,特别是今年年初,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作为专门服务股权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运,这为PE的退出拓宽的渠道。”邵秉仁称。
目前,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雏形正在形成,新三板也已步入正轨。2012年8月3日,“新三板扩容”获得国务院批准,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首批扩容试点园区。
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截至4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205家,其中中关村园179家、上海张江8家、天津滨海8家、武汉东湖10家。2013年4月,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共有18家企业有交易量,成交笔数为35笔,成交金额为4145.41万元人民币,平均成交金额为118.44万元/笔。
自身遭遇瓶颈
“国内PE行业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人才。中国PE行业约6万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不合格的,从而直接导致中国PE机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黄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PE实际上是人才与资金合作的产物,当前资金不是问题,而人才匮乏是限制机构发展的最大障碍。
邵秉仁认为,现在很多从业者,大部分是从投行转过来,完全按投行的模式去运作,“这必然造成市场的风险。这与从业人员和投资人员对PE理念的歪曲有关,也有法制法规的不健全相关。”
今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符合登记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建基金管理机构的,应该向证监会基金协会申请登记。3月25日,发改委网站挂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6月底前出台地方细则,并将通过征信机构推荐来加强股权投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从政府层面看,监管主体不明确,都处于一种抢着想管但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局面。”邵秉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