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地震现场扫描:“粥”暖人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13-04-22 11:39

    每经记者刘林鹏发自四川雅安芦山县

    “肯定还没吃饭吧,喝碗热粥吧。”这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到达芦山县城后听到的一句话。一句朴素的话语让记者倍感温暖。事实上,在记者从成都赶往芦山县的12个小时里,收获了十二分的感动。

    一路上道路狭窄,走走停停,当记者一行乘坐的车辆行驶至乐英乡之时,路边一块醒目的标语映入记者眼帘:“免费加开水,向一切救援同志致敬”。这行字看起来并不工整、并不有力,其中还有两个错字,但是却让人有着发自内心的感动。

    “喝点热水吧。”杨先生说着就把一碗水递给记者。杨先生夫妇在路边开了一个杂货店,在此次地震中,他家的房子被震塌了,一整天夫妻俩就在路边烧开水,免费提供给过路者。杨先生提醒记者,前面的道路非常狭窄拥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还有些路段出现了塌方,不时有巨石滚落。

    过了荥经县城,数百辆救援车辆寸步难行,一小时只能移动不到20米。此时,路一侧为山坡,另一侧为大河,如遇余震或降雨,有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到达天全县时,天已经漆黑。当地房屋垮塌虽然不多,但很多墙体已经出现裂纹,居民不敢回家,只能去空旷场所居住。

    救援车辆打着“双闪”向灾区芦山挺进。这让人不由想起去年北京雨夜,二十多辆车组成了双闪车队冒着大雨向首都机场进发的情景。而如今军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各种救援车辆都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大约晚上9点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终于抵达了芦山。初入县城,除了沿路车辆的灯光,道路两旁的房屋空无一人,只有来回车辆的灯光,通过观察建筑物,明显可以看出地震后的痕迹:凌乱的落石、扭曲的楼房、散落的砖头,似乎都在记录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芦山县医院成了整个县城最忙碌的地方,救护车往来穿梭,伤员不停送进来,重伤员不停送走。不少医护人员的家也在地震中摧毁,但帮病人高高举着吊瓶的也是他们。

    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外,有一个特殊的稀饭店。这个稀饭店是20日中午才临时搭建的,免费。无论什么时候去,这个稀饭店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免费稀饭店的两个老板是王利虎和马学兵,地震发生后,房屋受损的人们无法回家,更谈不上做饭。开餐馆的王利虎和开小卖部的马学兵商量后,决定免费送稀饭。现在免费稀饭店有两口锅:一口锅熬稀饭,一口锅煮面。

    两人将自己家的菜都挖了出来,王利虎将餐馆里的灶具、饭盒都搬到了200米开外的体育馆门口,这里是受灾群众的集中安置点。本来只有稀饭,后来政府又送来面条,于是就弄了两口锅。

    从20日中午11点到下午5点,稀饭送了12桶,面下了好几十锅。记者注意到,有很多当地群众自发来给他们帮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芦山县城,绝大多数人都能吃上泡面,但是缺热水。有些市民提了暖瓶,及时送来热水。

    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芦山,一部分物资卸在了芦山中学,很多中学生自发当起了志愿者帮忙卸救灾物资。

    20日晚10时许,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刚刚来芦山县临时搭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时,一位同行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在这里开了会,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李克强要求抓紧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千方百计抢救生命,要全面彻底搜救排查,对生命尊重,防范余震;二是民政部门调集帐篷,发放到位;三是落实好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对受灾群众每人每天补助1斤粮食,10元钱,按6个月补助。

    在20日晚11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来到此处时,有几位解放军官兵正围坐在一起部署次日的抗震救灾工作。

    (实习生周以轩、闫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抗震救灾现场:一位国电工程师的紧急巡检

    下一篇

    直击芦山根雕市场:预计损失至少2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