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发展银行在筹备期内达成金砖各国对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共识”,才是最核心、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
左晓蕾
最近有消息说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将走马上任金砖发展银行的中方代表。若此言属实,说明金砖国家已在筹备“金砖发展银行”,中国更派出了领军人物。不过,自金砖发展银行的组建在上月底的金砖国家南非峰会提上日程后,各方媒体有不少负面评论,还有各种担心,质疑金砖国家的能力。笔者认为,这些质疑和担心都不是关键,金砖发展银行在筹备期内达成金砖各国对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共识”,才是最核心、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
有评论认为由新兴国家主导的发展银行缺乏足够的人才,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分别加入世行和亚行,三十多年来,这些机构全球招聘的中国职员、中国派驻各机构的执行董事及工作人员、与这些机构合作项目合作研究的人员以数万计。这些人熟悉国际发展机构的体制,了解各机构运作规则,参与和领导了各国际发展机构覆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基础设施、参与式扶贫、环境保护、妇女儿童,义务教育、农村金融、中小企业发展到国家发展政策制定、危机救助等等所有领域的不同项目,全方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起来自发达国家的职员,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其他金砖国家在各发展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国际职员,特别是印度职员的数量在各国际经济机构中居新兴市场国家之首。金砖发展银行还可像其他国际机构一样在全球招聘国际职员。所以,金砖发展银行有强大的多方面的人才储备。
至于担心金砖发展银行可能因为未来发展中国家借贷不还而无法持续运营,那是不了解金砖发展银行的基本规则章程。金砖发展银行不是商业银行,其“股东”是各国政府,“股东”一定会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维护自身利益。金砖发展银行信贷主要都是实施以政府公共事业和其他政府职能所覆盖的项目资金,所以,金砖发展银行规定所有信贷都由政府担保,除非国家破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最后的解决方案可能通过国际社会包括金砖发展银行在内的救助和延长债务以及其他方式的债务重组。等危机过后,国际社会的救助资金特别是金砖发展银行的各项贷款还是会一一偿还。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国际各类发展机构已运行了几十年。
还有人怀疑新兴市场国家主导的“发展银行”没有管理和运行经验。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最了解自身的问题和困难。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经验和平均9%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变化,对所有发展中的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意义;俄罗斯不平坦的改革过程对所有资源大国应该也是非常宝贵有用的经历;巴西几十年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努力,对南美洲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最有说服力;印度正在探索的发展路径对南亚的启示,南非具有非洲特点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这些发达国家不可能具备的经验,对于有意愿在下一轮全球化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国家和地区无疑具有相似于现身说法的示范效果。这正是金砖发展银行与其他发展机构更有优势更具特点,可能对全球的发展更有贡献的地方。
笔者深信,金砖发展银行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与原来的发展结构完全不同的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道路。
而现在最要紧的是,达成金砖各国的“发展共识”。
金砖各国需要的既不是已被金融危机否定了的“华盛顿共识”,也不是西方人提出的“北京共识”,金砖国家需要的是“发展共识”。其首要内涵是,如何以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直接投资资本的自由流动,使下一轮全球化继续带来被国际贸易理论已经证明的,实践也不断证明的相互自由贸易各国和直接投资资本流入国和流出国共同的福利提升。新兴市场国家主导的新一轮全球化的目标,应该是促使那些人均超过一万美元的新兴市场国家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使一些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改善。
“发展共识”的第二个内涵是,新兴市场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社会中保护共同的利益推动世界进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世界和平、气候变暖、减少贫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经济平衡发展,新经济格局下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离开了新兴市场国家,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意义。
“发展共识”的第三个内涵是,新兴市场国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完全相同,各自的问题和困难也有很大差异,对许多国际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也有不同立场,彼此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但新兴市场国家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发展仍然是各国的硬道理”。新兴市场国家要有大智慧,尽可能大地找到利益的交集,对一些分歧要求同存异,集结在“金砖发展银行”的“发展共识”下共同发展。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