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增”之后粮食增产压力有多大,日前农业部对全国107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分析显示,近十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这一数据背后,是长期对耕地过度索取的生产方式。
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农业部
近年来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不断下降,造成土地隐性流失
地力下降咋应对
编者按:“九连增”之后粮食增产压力有多大,日前农业部对全国107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分析显示,近十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这一数据背后,是长期对耕地过度索取的生产方式。如何应对耕地地力下降、警惕隐性的土地流失,请看记者调查报道。
耕地肥力下降,化肥依赖性强
过去农田湿润,种啥就能长啥;现在土壤干、散,不施肥都长不成样
“现在这地,跟以前没法比!”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平城乡聂庄村王四青随手抓起一把土说,过去农田的土比较湿润,不像现在这么干、散,种啥就能长啥。现在不管种小麦还是玉米,前前后后都得用化肥,要是不施肥,都长不成样,更别说增产了。
耕地地力,通俗来说就是土壤的肥沃程度,既包括耕地的自然地貌和物理性状,也包括耕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多项化学性质。长期以来,靠施肥增加产量的粗放管理方式,破坏了耕地原有的生态组合,地力下降之后,生产能力也在下降。
对于王四青的疑惑,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末耕地基础地力较低,主要是因为农民重用轻养,农田培肥改良措施不配套;之后国家重视耕地培肥改良,主要作物主产区的基础地力有所提升,随着高产作物品种的大量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地力耗竭比较严重,基础地力又有下降趋势。
“目前主要作物主产区耕地的基础地力,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基础地力已经或正在成为高产量、高密度品种增产潜力发挥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徐明岗介绍说,当季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基本代表了土壤的基础地力水平。目前,欧美国家粮食产量的70%—80%靠基础地力,20%—30%靠水肥投入,而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左右。全国来看,农作物不施肥区域平均产量最低,小麦种植在不施肥情况下亩均产量仅为93.7公斤。
不靠耕地靠化肥,农民种地对化肥的依赖越来越强。在王四青记忆中,以前种地施有机肥的要比用化肥多,后来随着产量步步提高,使用化肥的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种地,不管种什么,都得人工浇水、用化肥。”
徐明岗认为,耕地基础地力和水肥管理,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两大因素。然而基础地力与水肥投入并不是“1+1=2”的关系,基础地力就像人的先天体质,直接影响到水肥的消化吸收,基础地力较差的耕地会更加“吃肥、吃水、吃工”,反过来导致地力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施行测土配方施肥,缓解土地环境
土地“缺啥补啥”,“土壤松软不板结,作物稳健壮又茂”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长期以来,一些农民意识中存在一个误区,要想粮食产量高就要多施肥。据统计,我国水稻氮肥投入量是日本、韩国的2—3倍,玉米氮肥投入量是美国的近两倍。近年来,我国的化肥使用量逐年增长,肥效却显著下降,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增收。
那么,土壤改善和化肥施用,应当怎样发挥最大效益?农业部从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通过测量分析土壤的成分,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科学施用配方肥。
“不是我能耐大,全靠土肥站的方子开得好。”开封市杞县葛岗镇十里岗村农民葛继生望着长势喜人的大蒜苗说。“以前施肥,一亩地用50公斤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2006年,县里土肥站的工作人员给我取土样化验,测出土壤类型为潮土,土质疏松,开了好几个不同的配方。”
老葛说,使用配方肥还能降低成本,原来买化肥要花300多元,现在只要2袋配方肥就搞定,只要280元,施肥效果比以前更好。
“配方肥料就是好,节能高效又环保;土壤松软不板结,作物稳健壮又茂……”通许县玉皇庙东柳行村农民宋学明尝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后,自己写了首打油诗《配方肥料好好好》在村里做宣传。他说,不能只是自己用上新的技术,要让新技术给更多农民带来实惠。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氮、磷、钾的比例,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5%。
“测土配方施肥对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耕地质量,涵养耕地有重要作用。”叶优良说,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逐步摸清了各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增产作用,为指导农户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加强耕地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据统计,河南省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19亿亩次,测土配方施肥较习惯施肥平均增产7%至15%,平均每亩节约成本45.72元,总节本增效283亿元。
创新农企合作模式,服务农民更到位
“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联合服务”,一个电话就能将配方肥送到农民家
“谁的广告做得好,我就用谁的肥。”测土配方施肥尽管利农利地,但在实施推广中,一直是政府唱主角,县农技部门测完土样后,通过施肥建议卡、施肥建议上墙等形式提供施肥指导意见或肥料配方,有的农民很难改变传统习惯。
为疏通测土配方施肥的“最后一公里”,农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开封市是开展“四方三结合”和“配方肥料进万家”的代表,四方指的是土肥部门、专业媒体、生产企业、科技示范带头人,做到土肥部门与专业媒体相结合,土肥部门与定点生产企业相结合,土肥部门与农村带头人相结合。目前,河南省在总结推广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农企对接为核心推广方法,不断加大农企合作力度。目前,已有165家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去年全省共推广配方肥210.8万吨,施用面积4587万亩。
叶优良认为,建立农民与农业专家双向交流的平台,保障肥料的安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配方肥料的入户率、到位率。通过科技示范带头人的带动,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农技推广人员短缺问题,科技示范户能在农民中产生较大的宣传效果。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农企合作模式被农民广泛接受。在杞县平城乡聂庄村,开封新农村广播配方肥料进万家服务站站长汤培英告诉记者,服务站配备有配方肥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触摸屏和配肥机,辐射周边10多个村子,只要农民一个电话,汤培英就能将配好的肥料送到农民家里。
“河南实行的农企合作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民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叶优良说,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的土壤测试数据,专家设计肥料配方,企业生产和供应配方肥,真正实现了“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联合服务”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企业的参与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能带动肥料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从业人员的科学施肥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还可以引导企业肥料配方趋于合理,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