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瘦身钢筋”现身灾后重建地,令人格外警惕。
直径10毫米的钢筋缩水到8毫米,一吨钢筋重量偏差达300公斤——近日,四川省绵阳市一家名为“真诚”的企业生产销售“瘦身钢筋”被查处。事发于经受过地震创伤的四川绵阳,更是引起高度关注。
多个品种的“瘦身钢筋”流向了哪里?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本报记者赴绵阳进行调查。
拉长钢筋变细变“脆”
13个品种中8个品种不合格,专家称地震时会突然断裂
通过机器冷轧,直径10毫米的钢筋被拉伸为8.8毫米、8.5毫米、8.3毫米,甚至是8毫米。相应地,每吨重量偏差可达80公斤到300公斤……这不是实验室里的工艺测验,而是“瘦身钢筋”的真实生产过程。
近日,当地工商部门查实,绵阳真诚公司生产、销售没有标识、没有合格证的“瘦身钢筋”。在位于绵阳圣水钢材市场的真诚物资有限公司内,工商执法人员扣押封存了13个品种的329吨钢筋。经检测,有8个品种不合格,共计211.95吨。其中,6个存在重量偏差不合格。按国家标准,1吨钢筋正负不能超过40公斤,但这6个品种负值达到了八九十公斤。
3月31日,记者来到绵阳市涪城工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被查处的企业实际上涉及两家注册公司,分别是真诚实业有限公司和真诚物资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实际控股人为同一人——曾义坤。真诚实业有限公司自己生产钢筋,而真诚物资公司则同时销售多个品牌钢筋。
绵阳市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瘦身钢筋”现身灾后重建地,令人格外警惕。
“一吨钢筋本来只能做一层楼的柱子,拉长后,甚至可以做一层半的。”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汪道金说,“瘦身钢筋”的伸张力被破坏,即钢筋变“脆”了,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抗震性。房屋受到地震等巨大外力作用时,伸张力好的钢筋会随建筑的变形而被拉长,从而减缓其倒塌过程,延长人的逃生时间,而被过度冷拉变“脆”的钢筋则会突然断裂,使房屋迅速倒塌。
据了解,目前真诚实业有限公司和真诚物资有限公司因涉案金额超过15万元,已被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瘦身钢筋”去向不明
企业曾承建市政项目,工商部门称没有台账难以查询
据报料人称,绵阳市场上的“瘦身钢筋”用在了金山名城、绵阳九洲技工学校、卓信龙岭、中江老西门安置房等建筑项目。
绵阳市住建局质监站监督科科长胡进勇说,事发后,质监站对绵阳九洲技工学校、卓信龙岭的建设、施工、监理等三方责任主体进行了调查,通过核查钢筋购货合同、支付凭证、材料进场单、检测报告等原始资料,没有发现这些项目使用过真诚公司的钢筋;随后,对全市9个工地20组钢筋进行了随机抽检,所检钢筋都符合国家标准。
胡进勇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全市受监在建工程项目绝没使用“瘦身钢筋”。然而,这种“拍着胸脯”的保证并不能打消记者的疑虑。
在真诚公司的网站上,这家公司贴出来的承建工程案例中,有北川新城、绵阳绕城高速公路等重大市政项目。
其中,绵阳绕城高速公路是一个在建项目,“瘦身钢筋”会不会用到了这个项目上呢?记者据此向绵阳市住建部门求证,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得到答复。
记者又试图通过工商部门了解真诚公司的产品销量以及销售去向。然而工商部门说,查不到真诚公司的销售台账,无法追踪销售去向。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一部分“瘦身钢筋”可能流向了农村市场,用于居民自建房。
真诚物资公司销售的钢筋涉及多个品种,这些钢筋又来自何处呢?绵阳市工商局副局长王智勇告诉记者,货物来源企业分属河南安阳、德阳、成都、武汉等地。在对4个供货企业进行逐一调查时,有3家企业否认与真诚公司有业务往来,只有德阳八角特殊钢厂承认向真诚公司销售过钢材,但否认劣质钢材来自该厂。
涉案企业负责人曾义坤现在已经被公安部门拘留。记者向公安部门询问曾义坤有没有交代“瘦身钢筋”的来源和去处,绵阳市公安局涪城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敬夏杨说,这是下一步工作方向,还没来得及调查。
监管部门承认存在漏洞
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如何保证钢筋不再“瘦身”?
案发已经多日,“瘦身钢筋”的去向仍然是个谜团。记者采访发现,这家名为“真诚”的企业曾不止一次被查出问题。
2012年4月,绵阳市工商部门曾因钢材质量不合格对真诚实业公司罚款2万多元。最近,该公司生产的104吨冷轧带肋钢又因不合格被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
而当地生产“瘦身钢筋”的企业不止一家。据了解,绵阳市工商部门近期对全市7个钢材市场的442户经营户进行了排查,抽检了77个批次钢材,14个批次不合格,其中10个批次重量偏差不合格,共227.2吨。
屡次被查,为何还能生产?并非个案,有没有引起更多重视?
在对钢筋等建材的监管上,生产环节归质监部门管,流通环节归工商部门管,进入工地后归住建部门管。三个部门各管一段,出事之后互相推责,给“瘦身钢筋”留下了生存缝隙。
绵阳市涪城工商局局长周涛坦言,工商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随机抽检。一个钢材商经营十几个品种,不可能全部抽查到;送检费用由工商部门承担,而办公经费是有限的;工商部门要应付各种专项安排,涉及工商部门的法律有1400多个,人手又有限,实在忙不过来。
绵阳市质监局副局长张登才承认,监管环节确实存在限制。企业每天要生产若干批次产品,质监局不可能批批检验。按照规定,质监部门每年定期监督检验1次。产品出厂前,主要靠企业自检,自检合格就可以挂上合格证。一旦查出产品不合格,质监部门再对企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