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介篇:三融进中介出 养殖户议价角色缺失

    每日经济新闻 2013-04-03 09:00

    “哪个地方都有养得好,养得不好的,这主要看人。一宿一宿地睡觉,不起来看炉子,肯定养不好,这玩意就是个功夫钱。”对于养殖户们反映的亏损问题,三融公司合同部人士称。

    对此,张守廷直言:“不可能,老养殖户养鸡都细心着呢,不说别的,以前都还行,怎么就现在不行了呢?”

    张守廷所说的以前,是在三融公司成立之前,彼时,当地养殖户多与北京大发正大公司合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承德县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正是与来自北京的公司在“公司+农户”模式下的盈利,才促成了后期三融公司的介入。

    公开资料显示,承德县合同肉鸡生产始于2000年底,首先是与北京大发正大公司合作,2006年又引资组建了三融公司。

    随着一家新企业的组建,养殖户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一位有着10余年肉鸡养殖经验的农户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是农户与企业直接结算。

    一位当地人士向记者表示,2009年肉鸡在承德县迅速做大之际,原本在养殖户与公司之间负责联系的中介,承德县牧兴养殖服务中心悄然退出了。牧兴养殖服务中心的贾姓经理表示,三融公司在进入承德县时,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要中介。

    去年底,承德县农发办主任孟令钧曾表示,由于县内缺乏肉鸡屠宰加工厂,出栏的肉鸡在回收运输过程中死亡率和失重率高,直接降低了养殖户收益。

    “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孟令钧看来,尽管承德县肉鸡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但还只限于肉鸡的养殖和毛鸡的出售。

    据河北新闻网消息,去年7月13日,河北三融集团投资建设的承德三融食品园开工,该项目选址石灰窑乡河西村,计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25亿元。据悉,承德三融食品园项目全部竣工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93亿元,利税8.8亿元,养殖户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安排2.3万人就业。

    “现在政府推广的力度特别大,就是把肉鸡生产,作为年底各乡镇考核的一个标准,甚至是一票否决。”承德县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在郑宇洁看来,“公司+农户”的模式已可以算作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模式,但这个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有必要在中间加一个中介组织,表现为农民自发形成的合作社组织。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有助于现代农产品的增产、销售,以及生产资料供应,至于合作社能不能发挥具体作用,还很难说。

    姜桂学表示,需要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成立农民能做主的协会,“不合理我就不买你的账,不养你的鸡,你企业还能发展吗?”

    在一位当地养鸡户看来,正是由于中介的缺失,使承德县的肉鸡养殖如同一场赌局,养殖户就像牌桌上的赌徒,不同的是,一旦没有了本金,他们甚至很难主动退出。

    上一篇

    公司篇:三融把控“一条龙” 养殖户利润难保证

    下一篇

    “家庭农场”的政策性“饥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