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邓海建:解决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为时不晚

    2013-03-29 00:32

    ◎邓海建

    白酒虽好,可别贪杯。2013年看来,这话不仅要说给消费者听,更要说给酿酒的听。这几年,白酒市场火爆异常,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各白酒主要产地均推出了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但在产能大扩张之后,产能过剩的危机也接踵而至。

    产能过剩是个很文雅的说法,听不出多少的触目惊心。建材、造船、航运、光伏……3月20日,无锡地方法院正式宣布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组。从全国首富到破产重组,无锡尚德仅用了6年时间。此般跌宕的命运,只是国内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如果白酒行业继续按照无限扩容的姿态走下去,难保不会有更多的“白酒版尚德”接着倒下。

    产能的症结,就是供需失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白酒累计产量1153.16万千升,以一瓶酒500毫升换算,2012年白酒总产量相当于230.63亿瓶。如果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57.66瓶白酒。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白酒行业信誓旦旦地“做大”,另一方面却是白酒市场悄无声息地 “做小”。首先,短期利空很明显。中国的“酒文化”虽然支撑起了白酒消费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官商“无酒不欢”的明规则,确实占据了不少的高端白酒份额。

    其次,长期利空存隐忧。塑化剂事件只是白酒行业风声鹤唳的一个序曲,近年来,随着白酒价格的疯涨,以及资本市场的疯狂,在经济探底明显的背景下,境内外各种以抢占资源、谋划上市为目的投机资本,早已打乱了白酒行业正常生长的“时序”。问题是,一旦嗜酒的消费者被新消费群体代替,一旦传统酒文化味淡如水,一旦白酒的“礼使”价值被剥除,回归理性的白酒,还复有今日氤氲繁复的“韵味”?

    看得见的产能纠结,看起来似乎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逐利本性使然,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投资驱动型 “偏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四万亿计划“成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逆转,这对地方而言,是最好的示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白酒的地方,只能“喝白酒”。在细分市场、走向国际、拓展渠道等方向上,更多地方部门不约而同选择了“推动企业扩张产能”这条不费脑筋的“老路”。

    二是在投资型“偏好”之下,扭曲了市场调节与行政引导之间的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中说,生产要素向产品和服务转化需要结构安排。但是,政府怎么去“安排”,恐怕还得尊重市场的规律与心思。白酒行业的问题,投资驱动是表象,本质还是行政与市场的纠结。钢铁如此、水泥如此,一切今日过剩的产能,几乎都能寻觅到两者盘根错节的影子。一旦行政的手过于“闲不住”,行业的发展就容易被“打鸡血”。

    白酒产能悲剧既是 “贪杯”惹的祸,又未必是“贪杯”的恶果。好在一切还来得及,好在调整与转身还有最后的契机。2013年全国 “两会”期间,发改委表示,“化解产能过剩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真要解决这个大问题,起码白酒行业还为时未晚,还有整合与逆转的希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叶檀:电商征税将重创中国市场

    下一篇

    金融股暴跌拉垮大盘 期指中止“倒贴”升水7.5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