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可瞻 罗慧
在过去21个月内,由于中国经济的连续放缓,央行一直未将基准利率上调,但来自利率互换市场的信号却预示,加息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降临。
经济复苏博弈通胀
彭博汇编资料显示,截至收盘,用当前3%的基准存款利率交换固定利率的2年期利率互换报3.02%,本月累计上涨7个基点。
过去16个月,该利率互换一直低于央行设定的1年期存款利率(3%),而超过3%则暗示央行可能加息,否则拿到3%存款利率的投资者会处于吃亏一方。资料显示,央行上次降息的时间是2012年7月6日,当时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
通胀预期升温,是央行未来考虑加息的关键因素。2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2%,创10个月来新高,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1.9%,为14个月来最大涨幅,反映出除去春节假期影响外,通胀涉及面正日益变广,进而提升整体物价压力。
令央行决策者头痛的是,物价上涨的步伐似乎不会到此结束。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普遍预计,CPI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升至3.4%,第四季度达到3.6%。早些时候,中国曾将今年的通胀目标设定为3.5%,低于去年4%的目标值。
然而,经济复苏的基础是否稳固,也将制约央行加息的行动。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12.3%,低于预期值15%,加上工业生产同比升9.9%,比2012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使得中国经济创2009年以来最差开局。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的表态也值得关注。3月中旬,他曾公开指出,应对通胀保持“高度警惕”,同时称今年M2增长13%的预期目标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比较“中性”的,不再是宽松货币政策。
分析称内需动力仍不足
央行一旦要加息,可能会选择在何时?
历史数据也许能提供一些帮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2006年~2012年,利率互换曾有过一次升破1年期存款利率,当时是在2009年4月,18个月后,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上调利率。而每当利率互换跌破1年期存款利率时,都会引发快速降息,第一次是在2008年9月,前后相隔不到1个月时间;第二次是在2011年10月,间隔7个月左右。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但只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者通过行政手段发一些指导意见等等。至于加息,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反馈的数据来看,中国整体经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经济反弹的动力也不如年初预期的理想,比如进口增速一直偏低,零售也创了几年来的最差,这说明我们的内需动力仍然不足。”
刘东亮进一步分析道,“未来CPI肯定会上升,这要看政府部门如何权衡经济增长和通胀了,但估计CPI不会高到触发加息的地步,除非中国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在接受彭博本月调查的27位经济学家中,有13位预计中国会在2013年加息,其中大和资本市场、野村控股和东方汇理均预期今年将加息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