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四川宣布实行新的天然气定价模式,这也被认为是天然气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标志。
2005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天然气市场化的定价方向,但天然气价格改革至今都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出台。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新一轮涨价潮在多地涌动。2012年底,四川宣布实行新的天然气定价模式,这也被认为是天然气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标志。
第二轮涨价潮涌动
2010年国家发改委宣布上游气价调整后,全国多地已经完成了气价调整,包括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合肥、哈尔滨等。自去年年底后,多地又掀起了一轮涨价潮。
去年以来,南京、徐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已先后召开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计划调整幅度为每立方米0.25—0.35元。去年12月初,江苏徐州、南京导入了阶梯式定价方式,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也于去年12月1日起试行阶梯气价。
据了解,居民用气价格实行阶梯式气价的价差收入,主要用于弥补上游核定居民气量不足需用非居民气量补充所产生的价差亏损,以及供气公司迎峰度冬合同外临时采购的LNG等高价气源的补贴等,价差收入单独列账,专款专用。
终端承压过重反对调价
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已过去1年多了,天然气价格改革何时能完全铺开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其中,供气企业通过天然气价格改革将百亿级的亏损转嫁至下游,成了改革陷“纠结”的重要原因。
上游供气企业近年来一直“哭诉”气价倒挂给自身带来的巨大亏损,以此为依据不断对气价改革发声,希望将成本传导至下游,减轻自身的亏损压力。不过,下游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工业用户并不买账,对气价上调持明显的反对态度。
国内天然气销售长期以来都采取价格管制的方式,从2009年开始,中石油从中亚进口管道天然气,而管道进口气却按照国产气价格销售,进口气价格与参照国产气价格倒挂。“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是两种供应国内的气源,而由于国家定价的原因,国产气价格较低,而进口气的成本却高于国产气,国内气价长期处于低位,使得中海油、中石油等企业不得不面临每年数百亿元的气价倒挂亏损。”中石油内部人士说。
2011年中石油年报显示,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业务亏损额达214亿元,一举抵消了国内天然气销售业务大半利润。2012年中石油进口中亚天然气约241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近100亿立方米,如果价格不能理顺,亏损额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能源结构调整进退两难
在能源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的当前,有众多业内人士发声支持天然气价格改革。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现实,低价格加剧供需矛盾。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天然气价改对于提高天然气人均利用量,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具有积极意义。虽然会对需求产生抑制,但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支付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天然气价格小幅提高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有限。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钱莉表示,如果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长期处于低位,则天然气进口企业将缺乏进口积极性,进而必然导致国产天然气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费。
在上述类似言论的支持下,供气企业百亿级亏损带来的成本转嫁似乎也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不过,同样也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出反对意见:上调天然气价格尽管可以减少少数石化企业亏损,但综合分析“弊大于利”,不仅不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且对实体经济、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认为,按照既定改革计划,天然气价格将快速上涨,调价幅度过大将导致终端消费成本骤升,一些成本敏感的用户将放弃或放缓“天然气替代”。
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尽管当前“纠结”态势明显,但相关部门还是决定推行天然气价格改革。“全面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行居民阶梯气价。”这是国家发改委今年向两会提交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提到的内容。这与2012年“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的表述相比,今年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或将全面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天然气价改的实施需要阶梯气价、差别化政策等为价改实施铺路,循序渐进,区别对待。改革的重点在工业用气上,居民用气要结合老百姓的承受力,同时建立政府补贴机制。
亦有专家表示,天然气价格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与阶梯气价制度的配套进行,是化解终端涨价难题好办法。在实施上下游价改传导机制时,受到的产业链下游用户阻力较大,尤其是部分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大,历史价格却相对较低。显然,天然气价改应从下游切入,完善阶梯气价、差别气价等制度的建设,为气改的顺利实施铺路。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阶梯气价沿袭阶梯水、电价改革思路,实现了对低收入家庭少提价甚至是不提价,但可以提高对高收入家庭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