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陈健元 每经记者 田文会 发自北京
自3月以来,央行已连续第五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净回笼资金。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描述仍是“稳健”为主,然而政策是否已出现偏紧货币政策的信号,还需拭目以待。
央行3月份第五次正回购
中国人民银行于昨日(3月21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80亿元的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期限28天,中标利率2.75%,这成为央行自2月19日重启正回购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操作。
本周二央行正回购390亿元,由于本周有400亿元正回购到期, 央行这周从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470亿元。自此,央行已连续第五周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
之前公开市场正回购分别为:3月7日50亿元、3月12日260亿元、3月14日180亿元、3月19日390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提高公开市场资金回笼力度,主要是为对冲外部资金流入压力,阻击国际游资。自3月以来接连五次的正回购操作可能预示第二季度或收紧资金流动性。虽然资金面整体仍无忧,但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主力操作由逆回购转向正回购,显示出资金面将迎来拐点。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去五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及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目前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较平稳,国际收支趋向平衡,需要加强对地方债的全面审计,严控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同时经济增长目标适度调整为7.5%,而政府赤字则提到了1.2万亿。
政策是否已成为偏紧信号?
有相关人士评论,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债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而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中称,这与国内流动性改善,推动总需求扩张,需求和供给共同推动流动性扩张相关。另外也受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
深圳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进入3月份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持续进行规模不大的正回购操作,并持续将28天正回购利率稳定在2.75%水平不变。这一方面反映出央行希望适度回笼市场上持续宽裕的流动性,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央行考虑到季末因素、银行例行缴准等压力而不敢冒然加大回笼力度。
国泰君安指出,尽管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描述仍然是“稳健”,但是事实上是“相对偏紧”,而且,也存在变为“绝对偏紧”的可能性。
而交通银行一位研究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正回购对于银行资金面的影响并不大,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和结构性的调整,将流动性维持在相对合理水平,并非是收紧货币的一个信号。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周一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则称,中央今年或收紧流动性以抑制通胀。事实上,央行近日不断透过正回购向市场收紧流动性。市场人士指出,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三在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已结束,今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13%的目标,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可以看出,央行开始担心通胀问题。